倪瓚
十月江南未隕霜,青楓欲赤碧梧黃。
停橈坐對寒山晚,新雁題詩小著行。
【評說】
本詩選自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評詩》,王士禛《帶經堂詩話》卷二三與高士其《江村消夏錄》卷三,亦有記載,《清閟閣集》卷七錄本詩,題為《林亭晚岫》。
倪瓚(1301—1374),元代著名畫家,字元鎮,號云林,無錫(今屬江蘇)人。一生未入仕,過著優游閑散的生活,時人目為“高士”,個性迂僻,人稱“倪迂”。他善于詩文、書畫,尤擅水墨山水、墨竹,畫風蕭疏幽淡,與黃公望、吳鎮、王蒙合稱為“元四家”。著有《清閟閣集》,有《六君子圖》、《漁莊秋霽圖》、《梧竹秀石圖》等名作傳世。
王士禛認為本詩是倪瓚所有題畫絕句中“最佳”的一首,細細品味,詩作神韻悠遠,有杜樊川清俊之風,深感漁洋精于詩學,言之成理。這首題畫詩,純寫畫面,具體描繪畫面上晚秋景物,再現富有詩意的畫境美,給人以美的享受。詩人先從“寒山”景物著筆,十月,江南還沒有降霜,青楓欲紅未紅,碧梧已經萎黃,深秋林木色彩紛呈,斑斕絢麗,其畫境與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秋盡江南草未凋”詩境相仿。詩的下半首,仍寫畫面,江上一葉扁舟,主人停槳坐對寒山,正在觀賞晚景,他被明凈秋空中翱翔的一行新雁吸引祝第三句詩,顯然得力于杜牧《山行》“停車坐愛楓林晚”句,詩意陡轉,轉出別意,使全詩的側重點從遠山移到“新雁”上。畫面的景觀真富有詩意,雁行著空,似乎在題寫詩句,逗引起人們的奇思遐想。而這種藝術意想,原出于杜牧《九日齊安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飛”,杜牧詩蘊含畫意,倪瓚用其意入畫,又為這幅畫題寫了本詩,詩情、畫意,畫景、詩境,多次轉換,兩種不同門類藝術的反復融通,愈益增進了繪畫與詩歌的藝術造詣。王氏稱本詩為“最佳”作品,確實當之無愧。
上一篇:《揚補之竹枝》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顯宗墨竹》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