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瓚
云開見山高,木落知風勁。
亭下不逢人,夕陽澹秋影。
【評說】
本詩選自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評舊畫》。
董其昌《題倪云林畫》云:“云林畫,江東人以有無論清俗。余所藏《秋林圖》,有詩云(略),其韻致超絕,當在子久、山樵之上。”(《畫禪室隨筆》)董其昌是明代后期一位著名畫家,又擅長詩歌、書法,精于詩、書、畫鑒賞,他絕然不會輕許他人。他既然絕口稱贊倪瓚這首詩,當然是有道理的。
這首詩雖說只有短短二十字,卻用富有美感的語言,描寫畫面具象、畫境,并闡發(fā)了兩個美學問題。“云開見山高”,描狀畫面上帶云之高山,“木落知風勁”,描狀畫面上隨風飄落的樹葉,下一“開”字、“落”字,使畫面具象具有動態(tài)感。繪畫藝術無法表現(xiàn)動態(tài)的事物,“只能描繪一片景象在空間里的鋪展”,而題畫詩可以補足繪畫的缺憾,因為“語言文字能描繪出一串活動在時間里的發(fā)展”(錢鐘書《舊文四篇·讀<拉奧孔>》)。董其昌對繪畫和詩歌藝術的差異性有深刻的認識,他和程正揆曾討論過“洞庭湖西秋月輝,瀟湘江北早鴻飛”詩句能否入畫的問題(見《青溪遺稿》卷二四《題畫》)。所以,當他看到倪瓚題詩將云嵐散開顯露高山、秋風勁吹木葉紛墜的情趣和意境,完美地表現(xiàn)出來之時,無怪乎要作出“韻致超絕”的評騭來。
詩的后兩句,形容畫面上夕陽照秋林,山空不逢人的空靈、澹逸的境界,十分妥貼,也巧妙地點出自己繪畫澹雅的藝術風格。董其昌能深刻體識云林畫風,他在《畫禪室隨筆》專書中,多處論述過云林畫的藝術風格,《畫源》說:“三家(指黃公望、吳鎮(zhèn)、王蒙)皆有縱橫習氣,獨云林古淡天然。”又說:“聚精于畫,一變古法,以天真幽淡為宗。”《題自畫》云:“元季四大家獨云林品格尤超,早年學董元,晚乃自成一家,以簡淡為之。”其見解與王士禛一致,漁洋之《香祖筆記》論倪瓚《喬柯竹石小幅》曰:“澹逸絕塵。”董其昌長期收藏倪瓚《秋林圖》及其題詩,他論畫隨筆中的見解,或許也就是從倪瓚詩那里得到啟發(fā)而提出來的。
上一篇:《題睡貓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秋柳雄雞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