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井西風
位于九井河沿岸。天柱山一大奇勝。它的成因,完全是由于天柱山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它奇特的地形地貌及落差較大的山澗河谷等因素構(gòu)成。源于良藥坪龍吟虎嘯崖和蓮花峰下的股股飛泉,聚于天柱源,至蛇形坦,匯飛來澗和青龍澗,越過丹砂崖,瀉下雪崖瀑,又匯聚古牧羊河,掠過瓊陽川,至賀家坂,再匯聚源于玉鏡峰西麓的余河及源于少獅峰南麓的九曲河而成九井河。繞天祚宮,穿江家坂,奔西風巖,傍三尖嶺,最后匯入潛水。全長數(shù)十里,落差千余米。河谷狹陡,水流湍急,千洄百轉(zhuǎn),呼嘯奔騰。懸流過時,峽壁迸玉;飛瀑落處,沉潭生煙。沿途深潭數(shù)十,大潭有九,俗稱九井,九井河名亦源于此,兩岸山勢奇?zhèn)ィ匦五e綜復(fù)雜,河谷煙云驟涌,空氣流動急劇。每值午夜,天柱山上空的冷空氣急逐下降,強大的河谷氣流因受冷空氣的驅(qū)壓,依山勢沿河谷左沖右突,直至潛水河后,再受潛水南岸山崖的阻擋,就順著寬闊的河道向東南疾馳,因之形成了一股獨特的夜半西風。陰晴雨雪無間,秋冬四季皆然。兼有松吟竹詠,塔鈴叮當,緣世絕景,妙境天成。最是盛夏之夜,此境避暑,美不盡言。
〔古詩文賞析〕 西風九井 明·王士昌
天劈蒼崖九派通,從來此地駐游龍。
奔流懸沫三千尺,灌水連云幾萬重。
永夜商飆吹斷壑,清秋潭景倒孤峰。
為霖好待鞭霆發(fā),梁父于今不議封。
西風九井,是舊潛陽十景之一,這是天柱山范圍內(nèi),乃至眾多名山所不見的獨有特色的時景,舊《潛山縣志》稱:“天祚宮前有九井河,西風每夜從此起,自山谷真源以沙河,松吟竹韻,谷應(yīng)山鳴,自子至卯方息”。在盛夏酷暑,到天柱山領(lǐng)略這“永夜商飆”,確實是對大自然的如此神力的極大享受。
作者在一二句,把九井河的形成歸賦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九井河景色十分迷人。沿河兩岸,千峰競秀,萬仞如翔。削壁間,怪石奇詭,若附若依。河瀉天上,水漫崖間。“天劈”、“九派通”,九派,指江流支派多,這里指九井河。尤其是豐水季節(jié),山洪與飛泉一瀉而下,如蛟龍騰空,九井河也成了“游龍”常駐的瓊宮三、四句,巧運筆力,生動浪漫地描寫出九井河銀河倒懸、珠璣騰淵。“奔流懸沫三千尺,灌水連云幾萬重”。碧空圣水,云興霞蔚,好一幅潑墨山水勝圖,形象地展現(xiàn)九井河的形勝之美。
五、六句,緊接上文一轉(zhuǎn)筆獨吟西風。九井河一帶,山勢奇特,地形錯綜復(fù)雜,氣候變化多端,空氣流動激烈。“山水助神通,天地共驅(qū)使”,從而形成西風。白天與夜間溫差較大,所以入夜西風更緊,大有“永夜商飆吹斷壑”之勢。商飆即西風,白天愈熱,夜里西風愈烈,“西風夜吼夏如秋”。盛夏之際,真是“夜半西風悄送爽,夢酣冷落竹夫人”。野人寨是難得的避暑佳境。秋高氣爽,九井清澈,碧潭映翠嶺,松濤泉琴弄西風。
最后,收發(fā)得當,結(jié)尾力度之深,足見作者匠心。“梁父“即梁父山,把九井河比作梁父,幻引出天柱山的漢封南岳,九井河依附天柱,是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旅游勝地。
(鄭博文 張王根)
〔現(xiàn)代散文〕 九井西風為天柱山一絕,為全國名山一絕。
從天柱山腹地良藥坪發(fā)源的股股飛泉,繞山而下,匯于激水,聚于瓊陽川,直注潛河。其間數(shù)十里,浪飛瀑瀉,波濤澎湃,沖擊著千姿百態(tài)的巖石,形成許許多多的龍?zhí)丁Ⅱ藻础⒈坛亍⒕G澗,著名的有九,其形似井,曰九井。河叫九井河。河水順谷而下,忽綠忽疾,奔騰不息。游人隨流觀賞,沿河兩岸,千峰競秀,萬仞如翔。山上松杉楓柏,橫生倒植,佳竹美箭,蔥青相糾,若云興霞蔚。削壁間,怪石奇詭,若附若倚,若蹲若伏。河畔銀沙,晶瑩耀眼。河中巨石雜陳,水行石間,叮叮咚咚,如鳴佩環(huán)。秋冬枯水季節(jié),河潭鏡徹,白水翠壁,相互映發(fā),置身其中,如鏡中游,長風暴作時,則萬流共響,山回谷應(yīng)。暴雨過后,山洪和飛泉一起瀉下,這兒銀練飛舞,銀河倒懸,那里白龍蜿蜒,珠璣騰淵。
九井河的景觀當推九井西風夜半吹了。由于地勢的錯綜復(fù)雜,氣候變化多端,空氣流動劇激,加之整個天柱山區(qū)特別是九井河一帶,山峰西高東低,逐漸形成一股獨特的西風。一年四季,無論是春、夏、秋、冬,還是陰、雨、晴、霧,每天半夜都有風自西北吹來,至次日卯時方息。九井河的西風吹進谷口(即野寨)風勢更大,盛夏,不管白天如何炎熱,入夜,西風一來,酷暑頓消,所以人們都譽野寨是避暑勝地。白晝愈熱,西風愈烈。如在夏天晴夜,約二三知已或仰觀星斗,漫步月下,或入林間至鳳凰山麓納涼,或絮談于石牛洞口,聽泉嘗風,趣味無窮。每當西風輕吹,頓時萬籟有聲:如擊玉敲罄,如弄簫撫琴,古松墨竹為之翩翩起舞,皎月給松竹悄悄灑銀,此時此地,真乃人間仙境。
游興濃者,留宿三祖寺,除能聽到覺寂塔上風鈴叮當,似奏樂章,倍覺悅耳外,若遇西風大作,松濤涌著竹浪,象千軍萬馬奔騰,又似倒海翻江,巨浪滔天。這時,雖身居斗室,明明無恙,卻總覺得有掀瓴推垣之危,令你坐立不安,驚喜交加。如此妙景,如不身臨其境,是無法飽嘗的。親身感受者,皆大為歡快,古時如此,今日亦然。九井西風這一絕景,可謂是天下奇觀。
(舟楫)
〔民間文學〕 當年白鶴道人與寶志和尚斗法敗北,不得已于東山崗建觀傳法,但對寶志總是耿耿于懷。伺機泄憤。一天清晨,白鶴道人起早練功,一股清新的東南風迎面來,舒服柔和。原來,谷口一帶,常年都是東南風。白鶴道人面對東南風,心生一計,在白鶴觀西北側(cè)的山崗上建一座茅廁。每天早晨,有眾多道士都要到茅廁凈手。因此,每逢寶志清晨領(lǐng)眾僧做早課時,總有實在令人難以忍受。寶志知道這是白鶴道人在泄憤報復(fù),也不吱聲,便在寺內(nèi)施展起法術(shù),借九井河中的煙霧,刮起一股強勁的西風,從九井河一直刮過野人寨。
這一日,天還未亮,白鶴道人正領(lǐng)眾道士在院內(nèi)演法時,只聽空中忽忽作響,一股強勁的西風從西邊刮來,自己茅廁中散發(fā)出來的一股臭氣,一點不剩地刮到自己的觀中。眾道士掩鼻作嘔。白鶴道人馬上意識到這是寶志施展法術(shù)所至。他也再作起道法,想把東南風再祭回來,怎奈他的法術(shù)終究沒有寶志法術(shù)高深,無法改變這股強勁的東風,只好自認晦氣,把茅廁撤除。從此以后,九井西風就一直刮到如今。
(鄭博文 張王根整理)
上一篇:描寫《中江塔》的詩詞與文章
下一篇:描寫《佛寶風景區(qū)》的詩詞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