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華岳》原文與賞析
王維
西岳出浮云,積翠在太清。
連天凝黛色,百里遙青冥。
白日為之寒,森沉華陰城。
昔聞乾坤閉,造化生巨靈。
右足踏方止,左手推削成。
天地忽開坼,大河注東溟。
遂為西峙岳,雄雄鎮秦京。
大君包覆載,至德被群生。
上帝佇昭告,金天思奉迎。
人祗望幸久,何獨禪云亭。
五岳峰巒丘壑,或幽深雅秀,或峻險奇絕,各有特點,但在古代政治生活中,泰山卻又被看作是連接天地,溝通人神的地方。多少代的帝王在這里舉行封泰山以祭天神,禪梁父以祭地祗的大典,而包括華山在內的其它四岳,卻沒享有這個資格,于是泰山便具有了“五岳獨尊”的地位。其它四岳雖然也對其主神頒賜封號,建祠祭祀,甚或皇帝親臨巡幸,但都無封禪大典。然而到了唐代,華山的地位卻漸漸起了變化。首先,高祖李淵引道家老子李耳為本宗,并為立廟,高宗則封其為玄元皇帝,而老子西出函谷關后,傳說隱入華山,于是華山身價也隨之看漲。其次,唐玄宗生于公元685年歲次乙酉,而地支“酉”與八方相配,正當西方,所以華山又成了玄宗的本命山,《舊唐書·禮儀志三》“玄宗乙酉歲生,以華岳當本命。先天二年七月正位,八月癸丑,封華岳神為金天王?!倍┥剑灵_元十三年,始封其神為天齊王,晚了十一年。由于華山的政治地位迅速上升,于是開元十八年“百僚及華州父老累表請封西岳”,即在華山舉行封禪大典,所以《王右丞集箋注》注者趙殿成認為這首“右丞之作,當在是時。”說這首《華岳》之作,與“百僚及華州父老”請封西岳有關,是不錯的,但很難斷定它即寫于開元十八年。因為這次請封,玄宗并未應允,至天寶九載正月,群臣又請封西岳,所以此詩只能說寫于開元十八年到天寶九載之間,即公元730年到750年之間。
掌握 《華岳》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的寫作動機,是理解此詩的鑰匙。王維的山水詩,多以明麗高雅之境抒發閑適寧靜之情,而此詩則不然,因為它以配合封禪華山輿論為主旨,故其狀物寫景就力求莊肅凝重,以顯示華山之威嚴神圣,好得出華山應當封禪的結論。首六句為詩的第一個單元,是對華山的正面描寫。首二句寫華山的高大。高大是山給人的第一個感覺,詩家多有描寫,而手法各異。作為擅長寫山水的王維來說,也自不俗,他采用了層層襯托法。對人來說,云在天上,不謂不高,而一“出”字,立將“西岳”聳出云外,則其高挺峻拔,透紙而出。山已出于云外,則山林翠色,自在云上,而“積翠”,是翠上有翠,一翠高于一翠,且又高“在”高渺深邃的“太清”,狀山之高,可謂已極。作者一路寫來,層層鋪墊,就勢起拔,猶如 《老殘游記》中的黑妞說書,一個甩腔,由低漸高,高到極點,再拔高八度。次二句是寫華山的廣遠,“黛色”指山色,加一“凝”字,則寫出山色的厚重。以“凝黛”狀山色,是詩家常用之語,如武元衡《奉和九日示懷》詩:“南山澹凝黛,曲水清涵空?!崩钊河瘛饵S陵廟》詩:“猶似含顰望巡幸,九疑凝黛隔湘川?!钡髡咴谶@里冠一“連天”,則氣勢立即開宏。連天者,謂達于地壤,復于天相銜接也,則山之連綿長遠,一筆寫出?!斑B天凝黛色”語極凝練,五字含義五層: 言岳而不稱山,以山色代之,一也; 色之為黛,則山之蒼蒼可見,二也。黛又如凝,則突出山之森郁,三也; 連謂其綿而不斷,四也; 連天謂其廣遠也,五也。“百里遙青冥”,更將華山放于廣闊的天幕之下,以青天作背景,愈顯華山的雄渾壯觀?!鞍倮铩?,極言其綿遠,與“遙”一起,準確地刻畫出華山的方圓之廣 ,山脈之長。如果說第一、二句是從縱向,亦即上下落筆,則第三、四句則是從橫向著墨,而第五、六句卻是從它的自然影響方面設意?!鞍兹铡币宦?,極寫華山之寒。寫山之寒,又不從山自身寫起,而以周圍環境所感反襯山體之寒。日可謂物之最熱者,而最熱者亦“為之寒”。則其寒可知。陰森之氣下降,是濃而重也; 而華陰城竟為所漫,則其寒自不待言矣。華山之寒,上干白日,下沉華陰,連天屬地,縱橫百里,可謂周天寒徹了。但詩人為什么不寫其險、幽、秀、雅,卻只著眼一個寒字?這是因為華山名屬西岳,地當西方,而西方于五行為金,于季節為秋。而秋,于陰氣為最盛,于萬物,行肅殺之職。故秋、寒與華山成為不可分的一個整體,而寒又成了西岳肅殺萬物之手段和威嚴的外在表現,所以這個“寒”,是本單元的詩眼。說“寒”是詩眼,還因為它統帥著本單元的寫作。就詩的表層來說,詩人描繪華山景色,如麓之“翠”、石之“黛”、冥之“青”、日之“白”,再加上浮云之影,華陰之森,其色調皆屬冷色,陰寒之氣貫穿前后,古人謂王維“詩中有畫”,誠不虛也。就詩的深層來說,詩人狀物寫景,在于表現華山之高大,而高與寒,古人早已認識到二者關系密切,既然高處是不勝寒的,那么反過來,愈寫山之寒,就愈突出了山之高了。
中間八句是本詩的第二個單元。它通過巨靈開山導河的神話,追溯了華山的神奇的起源。華山形勢,已自不凡,而其源起,更為神異,《水經注》說:“左邱明《國語》云: 華岳本一山,當河,河水過而曲行。河神巨靈,手蕩腳踏,開而為兩,今足掌之跡仍存。”巨靈開山的神話,亦見于《華岳開山圖》、《西京賦》薛綜注、《述征記》、《法苑珠林》等著述,可見是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王維將它加以藝術處理,用在這里,對表現詩的主題和刻畫華山的形象,起了良好的作用。第一,作者從華山一筆蕩開,直溯到“乾坤閉”的混沌時代,就將華山置入時間空間的四維世界,縱橫交錯,時空相輔,全面地勾勒出華山的形象。第二,巨靈是天地未分之前由造化主所創造的,而華山又是巨靈所開,則華山既等于是造化親自所造,又具有與天地同樣的悠久歷史。第三,寫巨靈開山,只寫它一足,一手,一踏,一削,給人一種倏忽神速的感覺,從而為華山的誕生增加了神奇的色彩。第四,因為有巨靈的開山,才導致了天地開辟,地陷東南,才使黃河得以傾注東海。于是華山之成,非關一山之事,而是關系到開天辟地和哺育中華民族的黃河的生成問題,這不僅為華山增添神圣和榮耀,也憑此足以壓倒包括泰山在內的其它四岳。第五,在五岳之中,唯有“西峙岳”是“雄雄鎮秦京”的,亦即只有華山在西,是唐京長安的屏障和守護神。凡此五點,不論它的悠久、神異,還是它與天地山川、京都的關系,都說明了華山應成為天子封禪的所在。因而這個古老的神話,在王維筆下,就不是涉奇和點綴,而成為表現主題的手段。
后六句是本詩的第三個單元,寫封禪華山是人神的共同愿望。前兩句寫人,它從國君與百姓間的關系落筆,說天所覆蓋、地所載負的一切眾庶,都是君王的臣民,自應一視同仁。皇帝的“至德”,應該普及“群生”,而不能有所遺漏。于是君王巡幸之寵,封禪之榮,西京和華山地區的民眾也應仰沾天恩之意,就隱然而出。次二句是寫神?!吧系邸焙汀敖鹛臁鼻信涡诜舛U,并未直寫,而是從它們的行動和心理活動中透出?!胺狻笔堑弁跫捞焐瘢岸U”是祭地神祇。 一“佇”字, 就把上帝等候皇帝宣讀祭天文告的急切心情刻畫出來了?!敖鹛臁?,有的注本謂“這里當指秋天,古人稱秋天為金天。據載,古代帝王有在秋天巡狩、祭祀華山的習慣?!边@種解釋繞彎太大,放于這里,文理不暢。金天,即《舊唐書·禮儀志》所說的金天王,為華岳正神。玄宗若封禪華岳,則金天王亦當盡地主之誼,故曰“思奉迎”。寫人,是以議論生發,立論正大嚴肅; 寫神,則以細節描寫出之,形象生動。上四句是人、神分寫,尾二句則是總束。應注意三點:“人祗”句分別總結上四句詩意,是前分后總的寫法。而“望幸久”,則點出前文欲言而未言之意。一也。云云山、亭亭山是無懷氏等古帝和黃帝封泰山時分別舉行禪禮的地方。封禪本為一個配套禮儀,故言“禪”也就包舉“封”了?!昂为毝U云亭”,是以反詰語氣對只封泰山而不封華山提出異議,它起著文末點題的作用。它不僅僅是本單元的結論,也是全詩的總結。二也。詩以反問句作結,雖無答案,而答案只在意中,且又起著語氣委婉引人深思的作用,使詩意綿遠無窮,耐人尋味。
上一篇:袁宏道《華山記》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陳鴻《華清湯池記》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