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永日自相將,深竹閑園偶辟疆。已被秋風教憶鲙,更聞寒雨勸飛觴(興調絕佳)。歸心莫問三江水,旅服徒沾九日霜。醉里欲尋騎馬路,蕭條幾處有垂楊。
季直五言高格司匹懿孫,非戎昱諸人所及。
【校記】
1.勝,《全唐詩》一作“瑛”。
【箋釋】
[陸勝] 不詳。
[同人] 志同道合的朋友。唐陳子昂《偶遇巴西姜主簿序》:“逢太平之化,寄當年之歡,同人在焉,而我何嘆?”
[辟疆] 即“辟疆園”的省稱。晉顧辟疆的名園,唐時尚存。園址在今江蘇省吳縣。陸鴻漸《玩月》:“辟強舊林閬,怪石紛相向。”宋朱長文《吳郡圖經續記》卷下:“顧辟疆園,王獻之入會稽,經吳門,先不識主人,值辟疆方集賓友酣燕園中,而獻之游歷既畢,指麾好惡,傍若無人。辟疆勃然曰:‘不足齒之傖爾。’使驅其左右出門,獻之獨坐輿上,展轉顧望,而仆從不至,遂移時。蓋獻之之肆,辟疆之隘也。辟疆園,唐時猶在。顧況嘗假以居,郡守贈詩云:‘辟疆東晉日,竹樹有名園。年代更多主,池塘復裔孫。’今莫知其所。”
[憶鲙] 《晉書》卷九二《張翰傳》:“張翰,字季鷹,吳郡吳人也……翰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不拘,時人號為江東步兵……翰謂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紛,禍難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于時。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后。’榮執其手,愴然曰:‘吾亦與子采南山蕨,飲三江水耳。’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羮、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飛觴] 舉杯或行觴。《文選·左思〈吳都賦〉》:“里燕巷飲,飛觴舉白。”劉良注:“行觴疾如飛也。大白,杯名,有犯令者舉而罰之。”唐劉憲《夜宴安樂公主新宅》:“層軒洞戶旦新披,度曲飛觴夜不疲。”韋應物《餞雍聿之潞州謁李中丞》:“絲竹促飛觴,夜燕達晨星。”
[三江] 泛指長江中下游。古時大江流過彭蠡之后,分三道入海,故稱三江。王勃《秋日登江府滕王閣餞別序》:“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九日霜] 深秋之霜露。
【輯評】
《中興間氣集·張南史》:張君奕棋者,中歲感激,苦節學文,數載間,稍入詩境。如“已被秋風教憶鲙,更聞寒雨勸飛觴”,可謂物理俱美,情致兼深。
《重訂唐詩別裁集》卷一四:言歸心乍動,然聞雨中飛觴,則仍且淹留矣。下承上作轉語。
王堯衢《古唐詩合解箋注》卷一○:“同人”,集同調之友。“永日”,當永長之日。“自相將”,相與共為游戲也。“深竹閑園”,見竹深之處而入閑園。“偶辟疆”,以避疆園比陸勝宅,亦偶然至此耳。王子敬聞顧辟疆有名園,不識主人,徑往其家游歷而已。“已被秋風教憶鲙”,言我被秋風所迫,忽有故鄉鱸鲙之想,是秋風教之也。吳張翰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鲙,曰:“人生貴適志耳。”遂命駕歸。今以張翰自比,時適當秋耳。“更聞寒雨勸飛觴”,時適寒雨而聞同人有飛觴之事,遂不覺于此淹留竟日,只因雨阻不得便行,是雨勸飛觴也。“歸心莫問三江水”,前因憶鲙思歸,今轉一語云:歸期既不可必,且莫問三江之水可耳。三江,在吳地。吳顧榮謂張翰曰:“吾亦與子采南山蕨,飲三江水耳。”“旅服從沾九月霜”,既不能歸,則旅服上常沾九月之霜,亦任之而已。從,任也。“醉里”,此從勸飛觴來。“欲尋騎馬路”,以醉之故,所以尋路也。“蕭條”,秋柳凋落。“是處”,猶言處處。“有垂楊”,滿目垂楊,歸途何處?醉后遂不覺興盡矣。○前解寫同人游園,后解因誤歸期而自傷其旅思也。
上一篇:《湘南即事》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送紅線潞州節度使薛嵩有青衣善彈阮咸琴,手紋隱起如紅線,因以名之。一日辭去,朝陽為詞》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