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時民歌
作者: 賈篤岐 【本書體例】
【原文】:
生男慎勿舉(1),生女哺用脯(2)。不見長城下(3),尸骸相支拄(4)。
【鑒賞】:
這首民歌選自《古文苑》。據《水經注》引晉楊泉《物理論》云:“秦筑長城,死者相屬,民歌曰:‘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尸骸相撐拄。’其冤痛如此。”它是秦國時民間流傳的一首控訴秦始皇修筑長城給人民群眾帶來深重災難的民歌。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吞并韓、趙、魏、燕、齊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建立了以咸陽為首都,包括“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甘肅高原),南指北向戶(嶺南),北據河為塞、并陰山至遼東”的幅員遼闊的國家。
為了鞏固和發展這一新型的政權,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北伐匈奴,修筑萬里長城就是其中之一。秦始皇統一天下后,為了解除來自北方的威脅,于秦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派蒙恬率領秦軍三十萬人抗擊匈奴,收復了河套以南的地區,進而又攻下了河套以北至陰山地區。隨后,為鞏固北部邊防,還把戰國時秦、趙、燕的北部長城修建連為一體,筑起了一條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這對北方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秦始皇在修筑萬里長城和其它土木建筑時,為了動員人力和籌集費用,大大增加了租賦力役的征發,達到“力役三十倍于左,田租田賦鹽鐵之利二十倍于左”(《漢書·食貨志》)的程度,占壯年男子的三分之一以上,以致出現了“男子力耕,不足糧餉,女子紡績,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漢書·食貨志》)的嚴重局面。而且,戍邊的男子十有五六不能生還,服役的人多數或死于途中,或死于工程之中,造成了白骨累累,哀魂遍野的慘狀,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
在秦暴政統治下,人民群眾采取各種方式進行反抗。因此,出現了在秦王三十六年,當一顆隕石落到東郡時,有人在石上刻字“始皇帝死而地兮”。秦始皇知道后,由于抓不到作案者,而把附近居住的人全部殺光。為了反對繁重的徭役和賦稅,人民則“賀死而吊生”以反抗,并流傳民謠說什么“渭水不清口賦起”,諷刺橫征暴斂;有的童徭則直接咒罵,“阿房阿房,亡始皇”,對其大興土木,勞民傷財表示憤慨;民間長期流傳的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和這首“生男慎勿舉”民歌,就是對秦修筑長城時,工程巨大,役人萬千,死者甚眾,民怨載道的強烈控訴。
這首民歌,是老百姓吃盡了徭役和賦稅的苦頭后,從苦難的實踐中得出的結論。生男孩子本是件喜事,為什么卻說千萬不要撫養呢?因為成千上萬的男丁被抓去服役,活活死在萬里長城腳下,那尸骸相支撐,白骨成堆,目不忍睹的慘景就是最好的說明。這是老百姓的血和淚的控訴。
這首秦始皇時民歌,藝術形式上是一首整齊的五言四句體。音韻和諧,節奏明快,痛快直率地道出了老百姓對封建統治階級的憤懣和怨恨,是古代民歌中難得的一首。
上一篇:《秦人謠 秦世謠 童謠》情詩三百首賞析
下一篇:《秦淮花燭詞》情詩三百首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