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嗟
作者: 張鏞 【本書體例】
【原文】:
猗嗟昌兮(1)!頎而長兮!抑若揚兮(2)!美目揚兮!巧趨蹌兮(3)!射則臧兮!
猗嗟名兮(4)!美目清兮”!儀既成兮!終日射侯(5),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猗嗟孌兮(6)!清揚婉兮!舞則選兮(7)!射則貫兮!四矢反兮(8)!以御亂兮!
【鑒賞】:
《猗嗟》一詩,歷來說法不一。《詩序》謂之“刺魯莊公也,齊人傷魯莊公有威儀技藝,然而不能防閑其母,失子之道。人以為齊侯之子焉。”方玉潤在《詩經原始》里卻說:“愚于是詩不以為刺而以為美,非好立異,原詩人作詩本意蓋如是耳。”縱觀全詩,《詩序》之說近于牽強,方氏之言合乎原意。是故此詩應是贊“美”,而不是借“刺”。
全詩三章,詩人以“鋪采摛文,體物寫志”的賦體形式,贊美了一位英俊少年,眉宇軒昂,體格健壯、能騎善射的英雄形象,給人以美的感受。
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古人早已懂得,一個善射者,必須具有健壯的體格、敏銳的眼睛和高超的技藝。詩人正是以其三條主線,直陳有序,層層展開,把一個風度瀟灑、相貌堂堂、文武雙全的形象活靈靈地展現在我們面前,達到了曲傳其義,情盡其美的效果。
健壯的體格是通過人物的外貌來表現的。詩中“猗嗟昌兮”、“猗嗟名兮”、“猗嗟孌兮”三句,是寫少年的形體美。“猗嗟”一同的重迭聯用,表達了詩人的贊嘆之情。則一“昌”字,卻刻畫出少年健壯的體格;僅一“名”字,就表露出少年儀表的威嚴;只一“孌”字,竟顯現出少年健壯盡美的體態。難怪詩人“一唱三嘆”,贊口不絕。通過鋪陳勾納,塑造出一個身材高大、體格健壯、威風凜凜的男子漢形象。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審美價值和對美的追求。
形態美只能反映人的外在美,而氣質美才是美的象征。詩人緊緊抓住表現氣質美的最佳部位——眼睛。人常說,眼睛是人的“縮影”和“靈魂”。詩人就是從少年目光的顧盼、流動中,來描寫神色的變化和內心世界的美。詩中“美目揚兮”、“美日清兮”、“清揚婉兮”三句,寫眼神的流動,眼睛的光澤和神態。“揚”字,是寫眉宇軒昂,內含著高雅的氣度;“清”字,是說眉清目秀,蘊含著敏捷的神情;“婉”字,極言眼神奕奕,內在老練而精明。詩人運用了這幾句傳神點睛之筆,把少年射手的氣質表現得高雅而灑脫,敏捷而老練,猶如雄才大略的主帥,又象運籌帷幄的軍師,給人以“神情與氣度合而為一”的美感。
詩人在表現少年射手的高超技藝時,又著重于人物的動態美。先寫少年射手的姿態。第一章的“巧趨蹌兮”一句,用得極為精妙。一個“巧”字,意含著姿勢的輕盈大方;一個“蹌”字,卻看出步伐的矯健有力。第三章的“舞則選兮”一句,也十分形象生動。“選”字用得好,一是在眾多射手的舞姿中顯露出的才能,二是說舞姿出眾,無人可比。這樣就把動作的準確、姿勢的靈巧、舞技的嫻熟,在連動相間的過程中,給人以鮮明的動感和美的享受。接下去寫高超的射技。由于少年射手“終日射侯”,整天對著箭靶練射,所以箭法“不出正兮”,恰好射準靶心。末章詩人用“射則貫兮!四矢反兮!”兩句,描繪了少年射手箭箭射靶圈,四箭穿一心,真是百發百中的神箭手。有如此威武的勇士,有這般高超箭法的射手,詩人不勝感慨地說:“以御亂兮!”我們一定能夠抵御外族的侵略,維護國家的安寧。這既是對高超技法的概括,也是對少年射手的希望,表達了詩人的一片贊美之情。
上一篇:《狼跋》情詩三百首賞析
下一篇:《玄鳥》情詩三百首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