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頭歌
(漢)樂府民歌
隴頭流水,流離山下①。
念吾一身,飄然曠野。
朝發欣城②,暮宿隴頭。
寒不能語,舌卷入喉③。
隴頭流水,鳴聲幽咽④。
遙望秦川,心肝斷絕。
【詩題簡介】
《隴頭歌》曲名本出魏晉樂府,但本篇詩風不同于一般魏晉南北朝民歌,當為漢魏舊辭,只不過流傳至漢魏南北朝時收入《樂府詩集》中的“梁鼓角橫吹曲”。而且其三亦見載于《三秦記》,謂為“俗歌”。因《三秦記》成書于魏晉前,且從三首詩皆為四言看,當是漢代度隴赴邊征卒吟唱的歌謠。隴頭就是隴山,亦名隴坂、隴坻,即今日六盤山脈,綿亙于陜、甘、寧三省,山勢陡峭,山路曲折。《三秦記》云:“其坂九回,不知高幾許,欲上者,七日乃越,高處可容百余家,清水四注下。”(《后漢書·郡國志》注引)古時六盤山迫近西北邊地,為關中出塞必經之地,也是四方行旅之人登臨回望、徘徊瞻顧、悲思奔涌之地。歷代流傳歌詠六盤山的詩篇中,多以征戰、征夫思鄉題材為主,而其中最為著名者,便是這首名為《隴頭歌》或《隴頭歌辭》的樂府民歌。
【詞語簡注】
①流離:四面淋漓貌,指六盤山泉水因山勢溢出,無固定流向,從四面八方淋漓而下。
②欣城:古地名,今未詳,當為距六盤山較遠的內地城邑。
③舌卷:凍得舌頭卷起來,形容氣候嚴寒。
④幽咽:指六盤山水因流淌不暢,發出嗚咽的特殊聲響。
【內容簡析】
《隴頭歌》的第一首,以“隴頭流水”起興,寫隴頭水形態特殊,流離下注,它本是六盤山上的泉水溢出,沒有固定的溝壑,沒有一定的歸向,這在別處也許是十分少見的。行人見此始而驚,繼而思,后而悲:“念吾一身,飄然曠野。”流水的無定所,難道不像自己在曠野中飄蕩無依嗎?見流水“流離”之狀,迅即而及自身,這寫出了征人特有的敏感,又寫出了征人心情的沉痛,十分自然貼切。
第二首寫暮宿的苦況。頭兩句“朝發欣城,暮宿隴頭”是漢魏民歌民謠中常見的記行程、寫辛苦的句式,寫出了內地城邑與六盤山頭的差異之大,也寫出了征人被驅行軍之快。接下來兩句自然而然寫到了六盤山氣候的嚴酷,“寒不能語,舌卷入喉”。天氣太寒冷了,凍得人舌頭都卷縮到喉嚨里去了。這一首純用賦筆,插入一、三首中,現出行文的變化,也加強了前后兩首的抒情效果。
第三首寫征人暮宿六盤山上聽流水而思鄉的情形。“隴頭流水,鳴聲幽咽”兩句,“幽咽”是一種特殊聲響,因六盤山水是淋漓四下,它的流淌自然不那么暢快,它的響聲自然會低沉、幽咽,當征人暮宿隴頭,聽著這嗚咽的聲音,怎能不凄愴流淚,思念遠方的家鄉和親人?“遙望秦川,心肝斷絕”自然也就是必然的反應了。本詩觸景生情,顯示特殊環境下的特殊感情,真情實景,彌足動人。
總的看來,《隴頭歌》是漢魏時期反映人民服役之苦、思鄉之苦的典型詩篇,是古代六盤山邊塞詩的開山之作,由它派生出的后代詩篇,構成了六盤山詩歌中以征夫、戰事為主題的軍旅詩歌,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廣泛的影響。
上一篇:(唐)鄭錫《隴 頭 別》六盤山詩詞賞析
下一篇:(南朝·梁)劉孝威《隴 頭 水》六盤山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