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杜甫·哀王孫》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這首詩表現了杜甫對安史之亂中被殺和落難的王孫的同情,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具有史詩的特點。
原文
長安城頭頭白烏,夜飛延秋門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達官走避胡。
金鞭斷折九馬死,骨肉不得同馳驅。
腰下寶玦青珊瑚,可憐王孫泣路隅。
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已經百日竄荊棘,身上無有完肌膚。
高帝子孫盡隆準,龍種自與常人殊。
豺狼在邑龍在野,王孫善保千金軀。
不敢長語臨交衢,且為王孫立斯須。
昨夜春風吹血腥,東來橐駝滿舊都。
朔方健兒好身手,昔何勇銳今何愚?
竊聞天子已傳位,圣德北服南單于。
花門嫠面請雪恥,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孫慎勿疏,五陵佳氣無時無。
賞讀
安史叛軍攻破潼關,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倉皇逃走,而其他妃嬪和皇孫公主卻沒能來得及逃走。安祿山部將孫孝哲在長安城中大肆搜捕百官和皇室宗親,公主、王妃、駙馬被殺者達八十余人,皇孫二十余人不但被殺,而且被剖心。投降判軍的唐朝官吏,助紂為虐,充當耳目,使幸存的王孫們處境更為險惡。王孫們一時狼狽逃竄,凄慘萬狀。
這首詩開頭寫玄宗出逃情景,然后寫王孫們的慘狀,最后叮囑王孫時局會好轉,讓他們小心謹慎,等待光復。
杜甫具有濃厚的忠君思想,他把希望寄托在新皇的復興上。雖然他看到了安史之亂帶來的巨大災難,但是,他對唐王朝并未失望,相信唐王朝終將能夠平定叛亂。對王孫的同情,對王孫的殷切叮囑,正是其忠君思想的體現。但是,安史之亂具有民族戰爭的性質,他對皇室的忠心中,也含有愛國主義精神,他相信和平一定到來,唐王朝必將勝利,具有重大的激勵鼓舞作用。
上一篇:《宋詞·曾鞏·詠柳》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宋詞·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其四)》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