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描寫《湖北省·襄陽古城》古詩詞賞析大全
襄陽古城,在襄樊市區漢水南岸,始建于漢代,迨至元末時大部被毀,明初,在原址上重筑,城高8米,周長6公里,四面六門,其角有子城,現全城輪廓尚存,尤以北城垣最為完整,小北門城樓仍聳立城頭。襄陽是楚國的北方門戶,秦漢以后,歷為郡、縣、州、道、府的治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歷代政治家、軍事家角逐之地。自漢代起,襄陽、樊城一帶戰爭迭起,烽煙不斷,因而英雄薈萃,名士輩出。襄樊附近的漢江兩岸有古隆中、米公祠、鹿門山、峴山、夫人城、習家池等很多名勝古跡。據市文物部門統計,襄樊市區和六縣兩市,共有文物古跡761處,襄陽古城只是其中之一而已。登城樓遠眺,北臨漢水滔滔,碧波縈帶;南望峴山,崗巒連綿,城郭街市,盡收眼底,一攬天然之勝。此外,宋元交戰之際,元兵包圍襄陽長達5年而不破,故又有 “鐵打的襄陽” 之稱。
桃花春水漲,元子忽乘流。
峴首辭蛟浦,江邊問鶴樓。
贈君青竹杖,送爾白蘋洲。
應是神仙輩,相期汗漫游。
[詩名] 送元公之鄂渚
[作者] 孟浩然,這首詩是在襄陽漢江邊送別友人去鄂渚 (即武昌) 時作。
[注釋] ●桃花二句:寫送別節令為春天桃花盛開,江水上漲,人稱“桃花水”;元公即將乘舟遠行,走得匆忙,暗含詩人不忍朋友離去之情。●峴首: 即襄陽峴山。●蛟浦: 指漢水。據《水經注》稱: 古時漢水中有蛟為害,襄陽太守鄧遐入水揮劍斬蛟,自后患除,故詩人稱漢水之濱為蛟浦。“浦”,水邊之地。●鶴樓:指武昌黃鶴樓,是友人元公將去之處。●青竹杖:用費長房學仙的神話故事。傳說東漢費長房從壺公學仙,回歸之時壺公送其一竹杖,說: “騎著可以到家”。長房騎杖,倏然如眠,醒來就到家了。此處借上述典故,襯托友誼的神奇力量,表達對友人旅途平安的祝福之意。●白蘋洲:長滿白色蘋花的小洲,此代指武昌。詩句意思是說:騎著我給你的青竹杖,送你平安到達目的地。●應是二句:孟浩然一生未仕,隱居故鄉鹿門山,也曾漫游過大江南北、吳越、湘閩等地,他自感隱居漫游的生活象神仙一樣,而元公(生平不詳)也與自己一樣,因此相約他到無邊無際的天地去漫游。汗漫,廣闊遼遠。后來,杜甫有詩句:“甘為汗漫游”。即本此。
旅客三秋至,層城四望開。
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
冠蓋非新里,章華即舊臺。
習池風景異,歸路滿塵埃。
[詩名] 登襄陽城
[作者] 杜審言,字必簡,唐代詩人,杜甫的祖父。祖籍襄陽,遷居河南鞏縣。咸亨進士,時與李嶠、崔融、蘇味道齊名,稱“文章四友”。詩歌多應制、寫景之作。其五言律詩,格律謹嚴。
[注釋] ●層城:古代神話說昆侖山有層城九重,一名天庭,為天帝所居,上有不死之樹。后以此比喻高大的城闕。●楚山: 一名望楚山,在襄陽西南8里處。橫地出。拔地而起。●漢水: 源出于陜西寧強縣,東南流經陜西南部進入湖北省境。回: 縈回,迂曲。襄陽城在漢水之曲。●冠蓋:里名。《水經注·沔水》載:襄陽府宜城縣漢末多士,達官貴人會集于此,荊州刺史雅嘆其盛,號稱此地為“冠蓋里”。●章華: 臺名,春秋時楚靈王所建,其遺址在湖北省監利縣西北。“非新”和“即舊”意思相同,兩句是描寫廣袤楚地上的歷史陳跡。●習池: 即習家池,古代襄陽游覽名勝之地,為東漢襄陽侯習郁所建,西晉襄陽太守山簡經常在此飲酒嬉游,每大醉而歸,此事被后人視為風流佳話,李白、杜甫都有詩歌詠此事。
落日欲沒峴山西, 倒著接䍦花下迷。
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喝白銅鞮。
旁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公醉似泥。
鸕鶿杓,鸚鵡杯。
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
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變作春酒,壘曲便筑糟丘臺。
[詩名] 襄陽歌 (全詩28句)
[作者] 李白,唐代開元十三年(725年)從巴蜀東下,兩年后,在湖北安陸和退休宰相許圉師的孫女結婚,襄陽離安陸不遠,此詩即寫在這一時期,它是李白的醉歌,用醉漢的心理和眼光看周圍世界,實際是用更帶有詩意的眼光來思索一切。
[注釋] ●峴山:在襄陽城東南,臨漢水,山上有紀念羊祜的墮淚碑。●接䍦:頭巾, 白色冠巾。晉代山簡為襄陽太守時經常暢飲酣醉,酩酊無所知,連頭巾也倒著帶了,故稱“倒著接䍦”。●白銅鞮:詩歌的曲牌名,始于梁武帝,襄陽原有銅鞮樓,今有銅鞮巷。●山公: 即晉朝襄陽太守山簡,常至高陽池(后稱習家池)飲酒,每飲必醉。●顱鶿杓、鸚鵡杯:一種形如長頸水鳥顱鶿的長柄酒杓和一種形狀、顏色象鸚鵡嘴的螺殼制成的酒杯。●三萬六千百;人生若能活一百年,共三萬六千日。●酦醅 (po pei,坡胚): 剛釀好而未濾過的酒。●遙看二句:寫他醉眼遠看襄陽城外的碧綠的漢水,幻覺中就好象剛釀好的葡萄酒一樣。●此江二句:說這漢江若能變成春酒,那么單是用來釀酒的酒曲,便能壘成一座糟丘臺了。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詩名] 漢江臨泛
[作者] 王維,詩人以畫家的筆觸,展現流經襄陽的這一段漢江開闊、壯麗的景象,是融畫入詩的力作。蘇軾贊王維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注釋] ●楚塞二句:一筆勾勒出漢江雄渾壯闊的景色,作為畫幅的背景,使人想象漢江橫臥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勢。楚塞,楚國的邊塞。三湘,湘水上游由漓水、蒸水、瀟水會合而成,故稱三湘。九派:指長江中下游的支流。●江流二句:以山光水色作為畫幅的遠景。滔滔漢江好像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而兩岸青山迷迷蒙蒙,若有若無。●郡邑二句: 江波浩淼,所乘之舟上下波動,詩人卻說是前面的城郭好像浮動在水濱一樣; 波瀾推逐,好像遠處的天空也為之動蕩。二句渲染磅礴水勢,使筆下之景動了起來。●襄陽二句:言在風和日麗之時,他將與鎮守官員共謀一醉,流露出對襄陽風物的熱愛之情。山翁,即晉時襄陽太守山簡,此處借指襄陽地方官。
襄陽太守沉碑意,身后身前幾年事。
湘江千歲未為陵,水底魚龍應識字。
[詞名] 襄陽懷古
[作者] 鮑溶,唐代詩人。
[注釋] ●沉碑意:指晉代時襄陽太守杜預沉碑之事。杜公為留名后世,制石碑兩塊,一塊沉在峴山的峴潭,一塊沉在萬山的萬潭,并說:“百年之后,何知不深谷為陵也,”(《晉書·杜預傳》)意思是高山可變成深谷,深谷也可變成高山,誰能知道這地方將不起變化呢?●水底句:意思是深潭并未成陵,碑上的字只有水底魚龍可以“認識”了。鮑溶這首詩是帶有詼諧之意的。
襄陽好,最好大堤頭。春漲綠遍楊柳岸,晚妝紅映水邊樓。一望孤帆收。
[詞名] 憶江南·襄陽好
[作者] 王萬芳,清代襄陽人,曾任翰林院編修,為襄陽名士,編纂《襄陽府志》。
[注釋] ●大堤頭:指襄陽城北漢江邊的老龍堤。
上一篇:關于描寫《湖南省·衡山》古詩詞賞析大全
下一篇:關于描寫《浙江省·西湖》古詩詞賞析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