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集《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及諸子侄》原文|賞析|翻譯|注釋
江山信美非吾土,飄泊樓遲近百年2。
山舍墓田同水曲3,不堪夢覺聽啼鵑4。
【注釋】
1.這是作者于元順帝至正元年(1341)寒食日(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祭掃祖墓時(shí),寫給其弟子及子侄的兩首詩中的一首。它透過對(duì)故鄉(xiāng)的殷切懷念,曲折地表達(dá)了興亡之感。
2.“江山”二句:這兩句的意思有兩層:一層是,從作這首詩的時(shí)候上推到作者父親由四川遷居江西,約已百年,故有“飄泊棲遲”的話;另一層是,作者的先祖虞允文在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1161),大破金兵于采石,暫時(shí)穩(wěn)定了南宋局面。可是到了1279年,宋朝終于滅亡。“江山信美非吾土”語出王粲《登樓賦》,此處是說當(dāng)時(shí)的天下已經(jīng)不是宋代的疆土。
3.“山舍”句:是說祖墓在四川,而現(xiàn)在的廬舍墓田都在江西。同水曲,同在濱臨江岸之處。
4.啼鵑:相傳古代蜀主望帝之魂所化,啼聲甚悲。唐宋詩詞中常用“鵑啼”來寄托國家的興亡。杜鵑啼時(shí)在春暮,這首詩作于寒食,夢覺鵑啼,語意雙關(guān)。
今譯
河山真美,
但卻不是我的祖國,
我的家族,
棲遲飄泊,
已有百年之多。
那遠(yuǎn)在蜀中的祖墓
和現(xiàn)在的墓田廬舍,
同在水邊座落。
怎能忍受夢醒時(shí),
聽那暮春杜鵑的
啼歌。
上一篇:虞世南《蟬》原文|賞析|翻譯|注釋
下一篇:袁枚《渡江大風(fēng)》原文|賞析|翻譯|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