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夜
玉繩隱高樹,斜漢耿層臺。
離堂華燭盡,別幌清琴哀。
翻潮尚知恨,客思眇難裁。
山川不可盡,況乃故人杯。
這是一首離別詩。抒發(fā)了詩人和友人惜別時的離愁別恨。全詩為行者的自述之辭。
前四句描寫離夜之景。 “玉繩”二句寫外景。北斗星中的玉繩星已隱落在高樹之下,西斜的天河把層層的亭臺樓閣照得通明。詩境高遠(yuǎn)、清幽。 “離堂”二句由遠(yuǎn)及近,寫內(nèi)景。此時在離別的廳堂上,蠟燭已經(jīng)燃盡,而窗帷下的古琴依然傳出哀怨的清音。從“隱”、“斜”、 “盡”這三個字里,暗示了故人今夜為他舉行的別筵,時間很長,直至深夜。從而表明了主客之間的情誼深厚,難舍難分。一個“哀”字,透露了宴會上氣氛之悲涼,情緒之低沉。以上四句寫景,將玉繩、高樹、斜漢、層臺、離堂、華燭、別幌、清琴這八個景象,為離夜組成了清凄的意境。其目的是為下文抒發(fā)行者的離情,先從環(huán)境上烘托一種寂靜、悲哀的氣氛,給人造成一種憂傷的感受。這是一種烘云托月的手法。再說,詩人在表達(dá)離愁時,可以用直接抒情,也可用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方法。從這個角度來理解,以上這四句也并非是純粹的景語。由于謝朓在寫景時,不是純客觀地臨摹,而能帶著自己的感情色彩去攝取,所以在這幅哀景中,已經(jīng)寄寓著離人的哀情。而且這種借景抒情的手法,還能起到“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的藝術(shù)效果,使詩意更加含蓄、深遠(yuǎn),耐人尋味。
詩的后四句直抒胸臆。情緒由低沉轉(zhuǎn)入激越,詩意由含蓄變?yōu)轱@露。詩人先以“翻潮”和“客思”作對照。翻潮尚且知恨、行客此時纏繞心頭的茫茫愁思,自然更難抑制了。 “翻潮”句在詩里起了襯托、比興的作用。 “客思”是詩人自謂。與《暫使下都夜發(fā)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中的“客心”意同。 “山川”二句又另換筆意作結(jié)。說自己此去路途遙遠(yuǎn),山山水水將把他和友人分開。所以更增加了難舍難分的纏綿悱惻之情?!吧酱ā本?,既有曹植“怨彼東路長”(《贈白馬王彪》)的怨恨情緒,又有柳宗元“嶺樹重遮千里目”(《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的哀愁。路遙已足使行者愁煩,結(jié)句“況乃故人杯”,在感情上又遞進(jìn)一層,詩人給離夜再加一層愁緒,更多一番深情的渲染。把自己在離夜時的惆悵、沉痛、眷戀、深摯的感情推向了高潮。令人有茫茫愁思,悠然不盡之感。
詩的篇幅短小,講究對仗,詞采清麗,音調(diào)和諧,偶句押韻,一韻到底,體現(xiàn)了新體詩的特色。齊梁時期的這種新體詩是格律詩的開端,為唐代的近體詩奠定了基礎(chǔ)。陳子昂的五律《春夜別友人》從詩境到具體的語句,均得《離夜》的有益啟示。
上一篇:直中書省|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秋風(fēng)辭|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