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六月之庚,金伏火見,往往暑虹晝明,驚雷破柱,郁云蒸雨,斜風酷熱。非有清勝,不可以消煩炎,故與諸君子有普明后園之游。春筍解籜,夏潦漲渠。引流穿林,命席當水。紅薇始開,影照波上。折花弄流,銜觴對弈。非有清吟嘯歌,不足以開歡情,故與諸君子有避暑之詠。太素最少飲,詩獨先成,坐者欣然繼之。日斜酒歡,不能遍以詩寫,獨留名于壁而去。他日語且道之,拂塵視壁,某人題也。因共索舊句,揭之于版,以致一時之勝,而為后會之尋云。
——《歐陽文忠公文集》
【鑒賞】
古人歷來重視自然與人生的關系。他們或視人生為自然的一部分;或把自然視為人生的同類物,因而,暢游于自然之中,在其中傾注自己的感情;或把自然作為一種感情表達的間接方式;或把自然作為人類感情的分享者。他們在自然中或尋找美的對象,或尋求感情的契合,或在大自然中找到自己的歸宿。尤其是魏晉以降,隨著玄學的興盛,文人們寄情山水,清游酣詠蔚為風氣。晉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上巳節,東晉書圣王羲之與當時名士謝安、孫統、孫綽、支遁等41人在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的蘭亭過修禊日,飲酒賦詩,暢敘幽情,在自然永恒的映照中,感悟人生的有限。王羲之留下了千古名作《蘭亭集序》。從此,蘭亭的風雅集會,一直為后代文人所艷稱和仿效,充分反映歷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北宋歐陽修的《游大字院記》,就是當時文人的一次清游活動的生動記錄。
這篇游記小品寫于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這年三月,時年25歲的歐陽修高中進士后,授將仕郎試秘書省校書郎,充西京留守推官,來到洛陽就職,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當時任西京留守的錢惟演,出身世家,是吳越王錢俶之子;同時又雅好藝文,是當時著名的西昆體詩派的代表詩人之一。當時,在錢惟演的周圍形成了一個文人集團,他的幕府中有尹洙、梅堯臣、歐陽修,以及本文中提到的張太素等文學之士。他們經常在一起清游酣詠,作古文歌詩相唱和。時值六月盛夏,“暑虹晝明,驚雷破柱,郁云蒸雨,斜風酷熱”,悶熱的季節幾乎沒有陣陣涼風,不時卻有幾聲驚雷,熱浪翻滾,令人難耐。歐陽修和朋友們深感“非有清勝,不可以消煩炎”,于是去普明后園作一次消暑之游。
呈現在作者眼前的夏日園林的景致是:“春筍解籜,夏潦漲渠”,“紅薇始開,影照波上”。從中可以看到竹木之幽,花卉之盛,清波倒影,流水潺潺,令人涼意頓生,游興無窮。他和朋友們在自然中尋覓到了心靈的契合,他們欣悅的心情也反映在所描繪的自然景物上。當此情景,他和朋友們也像昔日的書圣一樣,“引流穿林,命席當水”,“折花弄流,銜觴對弈”。在夏日的園林中,席地而坐,喝喝酒,下下棋,意趣橫生。文人宴游,自然不可以無詩,故“非有清吟嘯歌,不足以開歡情”。他們都是作詩里手,欣然有避暑之詠。日斜酒歡,游興已闌,遂題詩留名,“以致一時之勝,而為后會之尋云”。
中唐由韓愈、柳宗元倡導的古文運動,由于一味拋棄駢文,除了韓、柳的天才之作外,甚少創作實績,末流則不免流于尖新艱澀,因而沒有最終完成戰勝駢文的任務,唐末五代文壇上仍然是駢文的一統天下。由歐陽修領導的宋代古文運動,才結束了駢文獨霸文壇的歷史,使古文走上了順利發展的康莊大道。而其中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歐陽修等人成功地吸取了駢文的特長并加以改造,以自己的創作實踐樹立了一種平易自然的范文,于是天下靡然相從。這篇小品作于歐陽修始作古文時,平易簡潔,舒暢婉轉,駢散結合,體現了他初期散文的特點。
上一篇:歐陽修《漁家傲》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歐陽修《玉樓春》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