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戚繼光·曉征》原文賞析
霜溪曲曲轉旌旗,幾許沙鷗睡未知。笳鼓聲高寒吹起,深山驚殺老阇黎。
這是一首描寫部隊早行的詩。
“霜溪曲曲轉旌旗,幾許沙鷗睡未知。”行軍的道路是沿著溪流向前的,所以充滿曲折。這是一個秋天的霜晨,戰士起了個大早,在暗夜或月色中行軍。軍事行動要求神不知鬼不覺,戰士們也許都是銜枚疾走,所以只隱約可辨旌旗逶迤行進,而沒有人馬之聲。“幾許沙鷗睡未知”,以閑中著色為妙,它起碼有雙重意味,一是由沙鷗的安眠反襯將士的辛勞;二是由沙鷗的未被驚醒,反形行軍的神出鬼沒,了無聲息。這兩句顯然是黎明前的情景,它突出的是曉征的詭秘氣氛。一到破曉,行軍就不再需要藏行和隱秘,那情景將大不相同。
“笳鼓聲高寒吹起,深山驚殺老阇黎。”這便是天明時的情景。詩人抓住的是第一聲笳鼓(軍樂)來寫,便給人平地一聲雷的驚異之感。隨著這一聲的到來,部隊將如同從地底冒出來一樣,突然出現在道路上,又仿佛飛將軍自重霄而降,給人以堂堂之陣、正正之旗的威武感覺。句中又稱“笳鼓”為“寒吹”,言其聲高,便有“秋風鼓角聲滿天”(陸游)的意味,凜然不可抵擋似的。最末一句出自想象,笳鼓聲如此嘹亮,恐怕要驚壞深山寺廟中的老和尚罷!“阇黎”,梵語高僧的意思。
全詩的趣味在最后一句,說軍聲要把深山阇黎驚殺,似乎有點煞風景,破壞了山中和平的氣氛。殊不知這是表面現象。事實上,正是這支軍隊——戚家軍,和別的邊防部隊,保衛了沿海一帶的和平。所以老阇黎可不必驚慌也。詩趣就在語若有憾,實深喜之。戚繼光作此詩,顯然懷著十分得意的心情,字里行間全是風流自賞的意態。作為一個民族英雄,他也有權作這樣的自賞。
上一篇:古詩《顧璘·懊惱曲效齊梁體(錄二)·春風上燕京》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惲格·曉起》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