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徐熥·銅雀妓》原文賞析
銅臺遺令在,玉座主恩非。舊曲流哀管,余香散舞衣。穗帷空寂寞,羅綺失光輝。日日西陵望,君王歸不歸。
《銅雀妓》為樂府舊題,屬《相和歌辭·平調曲》。陳·張正見《銅雀臺序》云: “一曰《銅雀妓》,《鄴都故事》曰:魏武帝遺命諸子曰:吾死之后,葬于鄴之西南崗上,與西門豹祠相近,無藏金玉珠寶,余香可分諸夫人,不命祭。吾妾與伎人皆著銅雀臺,臺上施六尺銅床,下穗帳,朝晡上酒脯之屬,每月朝十五,輒向帳前作伎,汝等時登臺,望吾西陵墓田。……按銅雀臺在鄴城,建安十五年筑,其臺最高,上有屋一百二十間,連接榱棟,侵徹云漢,鑄大銅雀置于樓顛,舒翼奮尾,勢若飛動,因名為銅雀臺。《樂府解題》曰:后人悲其意而為之詠也。”
歷來詠此題者甚多,或慨嘆人生如寄、萬事皆空:“宮中歌舞已浮云,空指行人往來處”(劉長卿);或批判魏武的驕奢淫逸:“魏主矜娥眉,美人美于玉。高臺無晝夜,歌舞竟未足。盛色如轉圜,夕陽落深谷。仍令身歿后,尚足平生故”(劉商);或歌頌銅雀妓對曹操的多情:“君恩不再重,妾舞為誰輕”(王適);或痛悼銅雀妓的孤苦無依:“妝容徒自麗,舞態閱誰目。惆悵穗帷前,歌聲苦于哭”(歐陽詹);或悲憫銅雀妓的滿腔怨恨:“月色空余恨,松聲暮更哀。誰憐未死妾,掩袂下銅臺”(梁氏瓊)。徐熥此詩雖亦屬抒怨之作,但其構思與梁氏之作頗不相同。
此詩所寫銅雀妓,感情比較復雜,幽怨、懷舊交織一起。首聯是說,魏武銅雀臺的遺令猶然在耳,但他真正的恩愛已不復在。因為曹操在遺囑中曾說:“吾婢妾與伎人皆勤苦,使著(安置)銅雀臺,善待之”(見《曹操集譯注》)。銅雀妓對這一點是很感激的,自然會產生這種懷念之情。次聯是說,魏武分給諸夫人的余香還從舞衣上散發出來,但他早已作古,因此在演奏他生前的舊曲時,管弦上流淌著哀傷。這一聯充滿懷舊之情。三聯是說,如今銅雀臺上的六尺床上,惟有穗帳空垂,長期陳設的衣服被褥等羅綺織品,早已失去光澤,變得暗淡不堪了。此聯暗示曹操死去已很久,伎人們長期守靈作伎,寂寞空虛,孤凄幽怨,為尾聯蓄勢。尾聯是說,銅雀妓每天望著西陵魏武的墓田,還有什么盼頭呢?他真能起死回生,又歸來么?言外有不勝幽怨之情。
徐熥此詩,從多方面揭示了銅雀妓人復雜的感情,確實比其他抒寫單一感情的作品更有深度。再加上此詩前三聯對仗精工,尾聯有悠然不盡的余韻,因而更加耐人尋味。
上一篇:古詩《林古度·金陵冬夜》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吳偉業·讀史有感(錄三)·銅雀空施六尺床》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