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馬長城窟行
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傍,忽覺在他方。他鄉各異縣,展轉不相見。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長相憶。
這是妻子思念充當遠戍征夫的丈夫,怨其日久不歸的愛情詩。詩中多處遠用比興和連珠格的藝術手法,充分顯示出民間詩歌的風格特點。
關于詩題:秦漢時經常發生戰亂,征夫遠戍長城,最感痛苦;又長城下有泉窟,征人至此可以飲馬,后來便逐漸把“飲馬長城窟”作為艱苦的行役生活的一種代稱。于是婦人思夫,便作是行。
“青青”二句:詩人運用比興手法,既是對眼前景色的描繪,也喻含著對于征人的懷念。 “綿綿”,連綿不斷貌,這里既用以狀物——草色青青,連綿不絕一直伸向很遠很遠的遠方,也用以抒情——由草的綿綿引出了思的綿綿。起首就開宗明義,含蓄地表達了對于征夫的既深且長的思戀。 “遠道”二句:表現了這位詩人——思夫之婦的無可奈何的思緒:遠方的親人只苦苦地思念他,他也不回不來,只好在夢中相見了,幸喜昨夜(即詩中的“宿昔”)夢見了他。“夢見”二句:緊接上二句,說雖然夢見人在我身邊,但是忽然夢醒,理智告訴我,親人們在遠方異鄉。這里,思戀之情更加溢于言表。 “他鄉”二句:承襲前二句,進一步描摹詩人的思戀之苦,親人同自己既然處于遙遠的兩地,不得相見,就只好輾轉反側,夜不成寐了。 “枯?!彼木洌呵皟删湟陨:W鞅取萆1M管沒有葉,也不會感覺不到風的吹拂,海水盡管不結冰,也不會感覺不到天的寒冷——來表現自己的孤苦心境:縱使丈夫感情淡薄,也不至于不想到我的凄楚和我對他的思念之情。后兩句用有的征人已經歸來以進一步反襯自己的孤寂與不滿:別人回家只顧與自己的親人歡聚(即詩中的“自媚” 媚,愛也),誰還肯同我說幾句話以慰問我的孤獨呢!
這首詩從“青青”句開始,到“誰肯”句止,共十二句為一段,著重描寫婦人對于遠征丈夫的如同綿綿青草般的悠悠思念。前八句每以上一句句末之詞用于下一句的句首,這種形式舊稱“頂真體”,也叫“聯珠格”,是民間詩歌常用的表現手法。這種格式用在這里,從語勢上就給人以首尾銜接、聯綿不絕之感,正好與詩的主旨與境界相吻合,從而收到了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功效。
從“呼兒”句起,到“下言”句止,為這首詩的另一段,表現了收讀征人來信后的情狀和心愫。 “雙鯉魚”,指存放書信的函,通常用兩片木板制成,一底一蓋,刻成魚的形狀,把書信夾在里面,便于攜帶。 “長跪”,指伸直了腰跪著。古人席地而坐,坐時兩膝著地,臀部壓在腳跟上,同今天的雙膝跪地相似。長跪則表示敬重之意?!皟骸保讣依锬贻p的僮仆。這八句詩是說:得知遠方來客帶來丈夫的書信,急忙命仆開函取信,自己則以敬重的心情長跪拜讀。然而丈夫的信上僅有簡短的幾句話,不過是叮囑要努力加餐飯,保重身體,以慰彼此經常的思念之情而已。這里,詩人流露出一種更為刻骨銘心的無可奈何的思緒,因為征夫并未言明自己最想知道的他究竟何時歸來的信息。所以,丈夫遠方的來信,并未稀釋妻子的懷戀之情,反而更覺征夫歸期茫茫,越發增添了自己的幾分凄苦罷了。值得一提的是,后八句里依然運用了比喻的手法,即“呼兒烹鯉魚”句,一個“烹”字用得既形象又含蓄,可謂妙絕。
上一篇:飲酒二十首(選九首)并序|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飲馬長城窟行|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