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方文·竹枝詞(錄二)·春水新添幾尺波》原文賞析
春水新添幾尺波,泛舟小婦解吳歌。笑指儂如江上月,團圓時少缺時多。
這是一首充滿生活情趣的愛情詩。詩中有兩個藝術形象,即 “泛舟小婦”和“儂”。“泛舟”,乘船航行。“小婦”,少婦。“儂”,我。詩是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寫的。大意是說: 在一個春光融融、江水初漲的日子,“我”撐船送一個少婦過江。行進途中,“我” 唱起了曲調優美的吳歌。誰知少婦聽后,指著江上的月亮,打笑 “我”,說“我” 如同月亮一樣,與情人相處時少,分離時多。“吳歌”,即吳聲歌,江蘇東南部的民歌,其歌詞在內容上幾乎全是情歌,所謂“郎歌妙意曲,儂亦吐芳詞”(《子夜歌》)。撐船女子為何要唱起吳歌,我們不能妄加定論,或許她是為了消磨時光、解除疲勞; 或許是她面對良辰美景,想起遠行在外的情郎,于是唱出一支吳歌,抒發她的思念之情; 或許是她看到少婦沒有丈夫陪伴,而以吳歌暗中取笑。可是,乘船的少婦偏偏懂得吳歌的意思,并且認為撐船女子是因她而唱,是在開她的玩笑,于是,少婦反唇相“譏”,以月亮打笑撐船女子: 你天天行船,與情郎也難得長時間相聚,不就跟月亮“團圓時少缺時多”一樣嗎?善意的戲謔,洋溢著歡快的情調,兩個女子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充分的表露。
這首詩首句寫景,寫大江漲潮,水面升高的壯美景色。第二句寫人,字面上只寫了能理解吳歌的乘船少婦,其實也寫了唱吳歌的撐船女子,是撐船女子先唱吳歌,乘船少婦后解吳歌,吳歌成了她們二人溝通感情、交流思想的媒介。既然少婦能理解撐船女子所唱的吳歌,那她聽后又有什么反應呢?詩的三、四兩句對之作了交待、說明。她認為撐船女是以吳歌調笑她,因此,指月為喻,也取笑撐船女子。一個“笑”字,逼真地摹寫出少婦得意、舒暢的情態。
這是一首詩,同時也是一幅畫。作者以清新、舒展的筆調,用質樸無華的語言,描繪出一幅美麗的圖畫。畫面上,月光和水光交相輝映; 一葉小舟飄浮于江面,船頭站著撐船女子,船尾坐著乘船少婦; 撐船女子看著少婦吟唱吳歌,少婦則滿臉微笑,舉一纖指,指向江上的缺月……
上一篇:古詩《厲鶚·春寒》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梁佩蘭·粵曲(錄二)·春風試上粵王臺》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