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徐禎卿·寄華玉》原文賞析
去歲君為薊門客,燕山雪暗秦云白。馬上相逢脫紫貂,朝回沽酒城南陌。燕山此日雪紛紛,只見秦云不見君。胡天白雁南飛盡,千里相思那得聞!
徐禎卿的詩論,很重視“情”。他說:“情者,心之精也。情無定位,觸感而生。”“夫情既異其形,故辭當因其勢。”(《談藝錄》)這首詩是充分顯示了他的主張的。“觸感而生”,因燕山雪暗而觸感,“辭因其勢”,緣著這個感情的脈絡寫出了這首動人的詩。
詩的開端,追述與華玉的交往,豪情縱逸,躍然紙上。徐禎卿本來就是豪氣縱橫、跌宕風流的人,“家不蓄一書而無所不通”,“少與祝允明、唐寅、文徵明齊號,號 ‘吳中四才子’。”詩篇開頭寫兩人身份不同,一為朝官 “朝回”,一為薊門之客 (薊門就是薊丘,故地在今北京市德勝門外,借指北京。明黃瑜《雙槐歲抄》六記“薊門煙樹”為元以來北京八景之一。)相逢突兀(城南陌上,“馬上相逢”) 然而就在這“燕山雪暗”的日子里,脫下紫貂之裘,同作酒肆之歡,這種友誼,瀟灑不凡,脫去塵俗,與其說是酒令人醉,毋寧說這種友誼更令人心醉神迷。
和這種不落俗套的豪情相呼應,作者用字也不同凡響。本來下雪的時候,云是暗的,彤云密布,雪是白的,飛瓊積玉,然而作者偏偏說雪暗云白,用“暗”字寫出了雪的聲勢和分量,這一個字下得極有力度; 用“白”字寫出云的飄逸和飛揚,這一個字下得很有靈氣。這一句詩,表現了詩人特殊的觀察力和表現力,反映出詩人的才具有膽識。詩的開頭,努力追求豪情與詩情的統一,用人聲韻顯得繁響急促,也深化了這種意境,增強了表達效果。
詩的后半敘述今日所見,觸景生情。今天又是雪滿燕山,可是去年的友人在哪里呢? 只剩下千里相思。更惱煞人的,是連大雁也飛盡了,要想雁足傳書也不可得。“千里相思那得聞”,懷人之極而無以自達,痛苦就更深一層了。徐禎卿是篤于友誼的,他和唐寅締交的詩就有這樣的句子: “與子同心,顧各不移,恒共努力,比翼天衢。風雨凌敝,永勿散飛。天地閉合,乃絕相知。”可見他的一往情深,異地同心,終年彌篤。
作者捕捉了燕山風雪的自然景象,因景及情,懷舊誼,念遠客,妙語天然,渾然無痕。作者細膩地描寫了自己的感情,把當日的豪縱一世和今日的黯然神傷相對比,情深意真,歌哭并來,扣人心弦。作者抓住了一個片斷的感情,寫出了一種深沉的記憶與懷想,以情動人,以意制勝,豪放和深婉,曲折和流暢,直憶和巧思,自然地組合在一起,很難分出哪是情,哪是景,哪是詩意,哪是生活,詩的技巧是很高的。然而詩篇雖然清警尖新,卻也有些單薄,這大概和徐禎卿的享年不永所以成就不足有關。
上一篇:古詩《厲鶚·宿龍門山巢云上人房》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甘瑾·寄馬彥會》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