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龔鼎孳·曉發萬安口號(錄二)》原文賞析
側舵欹篷險巘多,青天安穩羨魚蓑。嵯峨紫閣黃扉里,可有驚灘枕上過?
急流噴沫斗雷霆,險過江平響亦停。任說波濤千萬迭,能移孤嶂插天青。
龔鼎孳于順治十三年奉使廣東,途經江西萬安縣,隨口吟成八首絕句,這里選錄的是其中兩首。
贛江流經江西萬安,山仄水急,頗多石灘,有十八灘之多。清代顧嗣立《萬安》詩中寫“城仄群峰壓,江紆亂石通。灘聲從地北,瘴氣自天東。”王恕的《過十八灘》詩中也寫“補天剩塊截江流,今古驚濤咽暮秋。萬石棱棱爭出水,千崖疊疊曲行舟”都描寫了它的險情。唐代劉禹錫途經瞿塘峽時寫道:“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由水路之險想到人心之險。也有從反面引出教訓的,杜荀鶴《涇溪》:“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而龔鼎孳這兩首詩卻另辟蹊徑,新拓思路表現了對險惡官場的厭惡,對自由平民生活的向往。
第一首由萬安贛江的險途想到宦海的波濤,從而羨慕江上漁者的安穩。首句以“側舵欹篷”表現流急灘多的險。江流湍急,明灘暗礁又多,使航船要時時側著舵調方向,欹著篷以繞道。身在這樣的船上,自然產生“青天安穩羨魚蓑”之情。在那寧靜的青天之下,漁人安穩地垂釣,多么閑逸,多么自在!由此進而想到“嵯峨紫閣黃扉里,可有驚灘枕上過”。居處京城的達官貴人,雖沒有“側舵欹篷險巘多”的生活,可睡在枕上不也會想到官場之上的“驚灘”還會少嗎?哪里會有漁人安穩垂釣的情緒呢!詩人由贛江的險途,想到官場的風波,提出了羨魚蓑的想法,正是對官場厭棄的反映。
第二首從另一個階段寫出與第一首相似的感情。“急流噴沫斗雷霆”,從水流方面寫“側舵欹篷險峨多”。“噴沫”,言浪花飛濺; “斗雷霆”,寫聲音響亮。“險過江平響亦停”,過了險灘,江水平緩了,轟隆隆的澎湃之聲沒有了。任憑波濤洶涌,豈能移動那直插云霄的山峰。波涌浪激,好像能震天撼地,可是那屹立的青山仍巋然不動。作者意在說明遠離是非之地,保持清白人品,雖為“孤嶂”,仍高標云際,誰也無法使之改移。上首以 “魚蓑”表現所向往的安穩生活,此首則以“孤嶂”表現堅定的心性,同樣反映了作者內心的矛盾。
龔鼎孳歷仕明、大順、清三朝,三朝為三個不同性質的政權,明朝為漢族地主階級的統治,大順為李自成農民起義政權,清朝乃少數民族統治的王朝。如今作為清朝官員,為宦意識仍存在,同時又深感周圍險象環生,路上險阻叢集,滋生了 “羨魚蓑”、贊 “孤蟑”的想法。但政治的急流裹挾了他,生活的險灘迎接著他,不得不在波濤中沉浮,在險阻間繞行,陷于內心的矛盾之中不能自拔。這兩首詩雖為隨口而發的 “口號”,可是卻真實地傳出了作者的心聲。詩雖然沒有給人以較深的理性啟發,卻有較好的認識意義。
上一篇:古詩《高啟·明皇秉燭夜游圖》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趙執信·曉過靈石》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