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尤侗·聞鷓鴣》原文賞析
鷓鴣聲里夕陽西,陌上征人首盡低。遍地關山行不得,為誰辛苦盡情啼?
這首詩是寫世路艱難的。
關于這個主題,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曾反復歌詠過。漢代樂府詩《雜曲歌辭》中就有《行路難》,“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樂府解題》)。以后續寫者代不乏人:南朝鮑照和唐代李白,都有著名的《行路難》詩,一再唱嘆“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李白)明代劉永錫只以兩句詩來概括行路之難:“云漫漫兮白日寒,天荊地棘行路難?!鄙虻聺撜f:“四字(即天荊地棘)抵過千萬言?!边@些都是從正面來描寫世路艱難,不僅道理講得深刻,形象也十分生動。要在這樣的題目中寫出新意,頗不容易,要突破傳統,非別具匠心不可。
尤侗的頗具新意之處,首先在于他不是正面去鋪寫人生如何之險惡、世路怎樣之艱難,而是通過鷓鴣鳥的叫聲,融聲于景,由景而人,將行路之難從側面烘托而出。這從題目上就可以看出,他不直書“行路難”,而是寫“聞鷓鴣”,通過鳥叫的諧音,把行路艱難之意暗示出來。鷓鴣,是類似鵪鶉的一種鳥,常棲息于灌木叢中,它的叫聲像說:“行不得也哥哥!”前兩句:“鷓鴣聲里夕陽西,陌上征人首盡低?!痹谙﹃栁飨碌膽K淡的氣氛中,行走于亂山叢中的“征人”(即在外奔波的行客)已經人困馬乏了,瞻望前路,遙遠而又崎嶇,正不知何時方是盡頭。此時,忽然聽得鷓鴣鳥一聲聲“行不得也哥哥”的呼喚,心中不禁凄然、慘然,全都垂下頭來。這兩句的中心,就是開始三字“鷓鴣聲”,那親切而又帶有勸說意味的“話語”,是在反復告誡人們,前路不堪行。再加上夕陽西下、日暮途遠的蒼涼景相,這種叫聲就更加悲傷而又凄愴,難怪征人們要“首盡低”了。在“盡”字中,說明對于世路艱難的深切體驗,征人們個個都有,那難過得低下頭來的形象,與鳥聲相應,把行路之艱難,表現得極為充分而又生動。一切都妙在不言之中,而言外之意,又讓人領味無窮。
這首詩的新意,還在于它不僅寫了世路艱難,而且進一步寫出了雖然艱難而又不得不行之意,這就在前人的詩意中突進一層,更為深刻。后兩句:“遍地關山行不得,為誰辛苦盡情啼?”前一句寫人世間到處都是重重疊疊的、險惡崎嶇的關山,將鷓鴣鳥的叫聲巧妙地點破,說明那艱險的世路,實在是“行不得”啊。這一句是肯定了鷓鴣的叫聲說出了人間的真相,但下一句卻緊接著反問鷓鴣道:既然誰都知道行不得,你還在辛辛苦苦地為誰啼勸呢?言外之意是,盡管人人都知道世路艱難行不得,但卻又不得不行,你辛苦地啼勸又有什么用呢?這里,不僅在詩意上深入了一層,而且還進一步流露出面對這種艱難世路的無可奈何的心情。這在一定程度上,真實地反映了清代初期,在政治高壓下漢族知識分子不想涉足仕途,但又不得不涉足仕途的矛盾心理,具有典型而又普遍的意義。這首詩雖然短小,又是從側面烘托,但它的社會認識意義,卻是十分深刻的。讀了這首詩,作者巧妙的處理,也叫人眼目為之一新。
上一篇:古詩《洪昇·釣臺》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張問陶·陽湖道中》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