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何景明·種麻篇》原文賞析
種麻冀滿丘,種菜冀滿園。孤生易憔悴,獨立多憂患。當行思故旅,當食思故歡。先機失所豫,臨事徒嗟嘆。升蕭艾乃至,鋤桂致傷蘭。物理有相附,疇能識其端。斷金俟同志,抱玉難自宣。交結良匪易,君當圖未然。
這首言志詩,用屈原“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寫扶持同志的道理。篇名取開頭二字,既謹守了漢樂府的通例,顯出古樸的特色,又揭示了全詩的中心,不落機械擬古之嫌,看似信手拈來,實則頗具匠心。
全詩十六句,四句一意,共分四層。
第一層寫扶持同志必須著眼于一個“多”字。起首兩句從正面落筆,暗用《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句意,以“種麻”、“種菜”作象征,而重心落在重出的“滿”字即“多”字上,直截了當地推出自己的觀點。三、四句以“孤”、“獨”與首兩句的“滿”字對比,從反面加以論證,夯實上兩句的觀點。這個反證非常必要,也非常有力。如果僅有首兩句,容易使讀者產生誤解,以為詩人的愿望在于貪求數量;而有了這個反證,就完全明白詩人強調“滿”字,乃是出于對“種植”規律的考慮,因為麻、菜這兩種植物都具有同類之間相互扶持的特性,孤生獨長是不易成活的。
第二層寫“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因此,又必須著眼于一個“早”字。這個道理也是通過非常恰當的比喻表達出來的;行路需要旅伴,進食需要知音,而旅伴、知音是長期感情培植的產物,并非可以臨時拉來;如果面對旅途才想到旅伴,面對食品才想到知音,那就只能空自嗟嘆了。“豫”是先事為備的意思。
第三層寫還必須注意一個“慎”字。“升蕭艾乃至,鋤桂致傷蘭”,蕭、艾都是賤草,比喻不肖; 桂、蘭都是香草,比喻君子。這兩句的意思是: 提升一個小人,其他小人就會接踵而至; 除去一個君子,就會連帶傷害到其他君子,所謂“物理有相附”。因此,一“升”一“鋤”,必須非常謹慎。這一層是承第一層而來; 第一層講同志必須有一定的數量,這一層講數量既多必定良莠相雜,需“升” 良“鋤”莠; 第一層是從客觀規律的角度提出一個 “多”字,這一層是從主觀行為的角度指出一個“慎”字。
以上三層皆用象征手法,雖然都是圍繞著扶持同志這個內在的線索,但三層所用象征之物各不相同,而且各層之間跳躍頗大,終不免給人割裂之感、朦朧之感。于是,詩人用第四層做點睛之筆,既挑明了主題,又將前三層的意思做了總結。前兩句指出同志的重要,乃是給上三層的“多”、“早”、“慎”提供前提。“斷金俟同志”取“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易·系辭上》)之意。“抱玉難自宣”用春秋時楚人和氏三次獻玉璞、兩次被斷足的典故。這兩句反差極大: 金是極硬之物,但有了同志就可斷之; 玉是極貴之寶,沒有同志卻獻不出去。同志的重要性就在這反差極大的對比中凸現得清清楚楚。后兩句指出同志得之不易,乃是對前面的呼應: “交結良匪易”關合“慎”字,“君當圖未然”關合“早”字。至此,前三層的象征意義都落到了實處,各層之間也被縫合得了無遺痕。
何景明論詩謂: “詩文有不可易之法者,辭斷而意屬,聯類而比物也。” (《與李空同論詩書》)這首詩層層遞轉而意意相連,處處用比而寄意昭然,正實踐了他自己的創作理論。
按《明史》本傳,何景明曾因激烈地反對權官劉瑾而被罷,曾為救李夢陽冒險上書吏部尚書,拒絕過欲與他“交歡” 的錢寧,鞭撻過橫行關中的當朝權貴的參隨。凡此種種,都證明何景明不僅是領袖當代詩壇的詩人,而且首先是一位旗幟鮮明、氣節凜然的政治家。本詩提出廣結同志這一具有深遠意義的問題,正見出他作為政治家的戰略眼光,而他在詩中所持的要多、要早、要慎的三個觀點,又見出他作為政治家的戰術思想。
上一篇:古詩《陳玉樹·秋晚野望》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王又曾·秦淮絕句》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