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高啟·養蠶詞》原文賞析
東家西家罷來往,晴日深窗風雨響。二眠蠶起食葉多,陌頭桑樹空枝柯。新婦守箔女執筐,頭發不梳一月忙。三姑祭后今年好,滿簇如云繭成早。檐前繰車急作絲,又是夏稅相催時!
同《牧牛詞》一樣,本篇也是自制新題,寫元末時事的新樂府詩,二詩的風格也極相似。清人趙翼云:高啟的樂府詩,“只敘題面,不復于題面內推究意義,發揮議論”(《甌北詩話》卷八《高青丘詩》)。意謂其重在含蓄,意余言外。所見是不錯的。這確是青丘樂府詩風的顯著特征之一。所應補充的是,他于“題面”的敘寫,亦極波折、跳蕩、緊湊、簡約,而不求詳贍委備。
題曰“養蠶”,但作者卻不曾把蠶之從始生,經初眠、再眠、三眠,以至大眠的過程,加以平鋪直敘的描寫。開篇二句,從蠶月的兩種特有而典型的景象落筆。首句,意與范成大詩“三旬蠶忌閉門中,鄰曲都無步往蹤” ( 《四時田園雜興·春日》)兩句相同,寫“蠶忌”。吳地以農歷四月為蠶月,家家閉戶,門貼紅紙,多禁忌,婦女獨宿,鄰里的慶吊往來完全停止,亦稱 “蠶禁”。往來全罷,無人語喧鬧之聲,顯得分外寧靜,因其寧靜,深窗之中如風雨颯颯般的蠶食桑葉之聲,遂清晰可聞。三、四兩句,專寫二眠起后蠶食葉之多,致使陌頭的桑樹葉被采盡,空存枝柯。前四句雖重在寫蠶,而 “養”字之義,即蠶婦之專力飼養的忙碌、辛勞已暗寓其中了。“風雨”般響聲、“空枝柯” 的景象中,不都蘊涵著蠶婦們的勞苦么?至于首句 “罷來往”的風習中,其集中精力于蠶之飼養的辛勤之意,更是顯而易見的。所以五、六兩句,寫 “新婦”“守箔”,女兒 “執筐”,各有職司,不暇他顧,連起碼的梳妝也無心去管,筆觸由蠶而人,雖極跳動,卻內義脈注,絕無突然之感的。
“三姑”二句,之前又略去了許多不必要的過程,直寫結繭了。三姑,古代傳說中三位養蠶的女神,后世蠶家多祀之。祭過三姑,也許是托她們的保佑,“滿簇如云繭成早”,今年的繭結得既早又多。面對這 “滿簇如云” 的豐收景象,這一月來勞動的結晶,我們似不難想見蠶婦們心頭的喜悅與臉上的笑容。其實,這種喜悅之情,細心的讀者,在讀到次句 “晴日深窗風雨響”時,已可以隱約地感受到了。詩對蠶婦形象的描繪,也是多角度、多層面,有外貌、有內心,既充實、豐富而又真切的,雖然作者的用筆或隱或顯,而且只是速寫式的簡淡的幾筆。她們有忙碌,有辛苦,有歡欣,也有憂愁。末尾二句雖只十四個字,卻展現了蠶婦形象另一重要的側面。面對 “蠶簇如云” 的豐收景象,如果她們不感到喜悅,而是一味的淚眼愁眉,那是非情理之所當有,是不真實、不自然的。但是,當她們 “檐前繰車急作絲”時,驀地想到 “又是夏稅相催時”,想到她們勞動的果實,將主要不是自己所能享有,將充作賦稅交納給統治者的時候,她們內心的喜悅必將忽然消失。這時籠罩蠶婦心頭的會是什么樣的情緒,作者雖只字未寫就放下了他的筆,但讀者卻可以得之于言外。而且借助自己的聯想,也不難理解導致這種情緒變化的,是一種怎樣不合理的現實,不難理解這首看似平易、尋常的 《養蠶詞》的頗為豐富的意蘊與現實意義。
上一篇:古詩《倪瓚·六月五日偶成》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侯方域·冬日湖上(錄二)》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