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王象春·書項王廟壁》原文賞析
三章既沛秦川雨,入關又縱阿房炬,漢王真龍項王虎。玉玦三提王不語,鼎上杯羹棄翁姥,項王真龍漢王鼠。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龍亦鼠虎亦鼠。
項王(項羽)廟在今安徽和縣東南之鳳凰山上。這首題壁詩實是一篇詠史懷古之作。詩中發表了作者對項羽、劉邦這兩個歷史上的風云人物的評價。使人感興趣的是,詩人既不以成敗論英雄,也不以固定的眼光論英雄。他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認為英雄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變成“狗熊”,這種見解是高明的。
第一段三句,寫項羽、劉邦相約入關之初,彼此都稱得上英雄,但有等差。史載劉邦入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及盜抵罪,不掠金錢美人。大得民心,使之如久旱逢雨:“三章既沛秦川雨。”一“沛”字極妙,既作動詞用指雨量充沛,又雙關“沛公”,使這個稱謂有了 “及時雨”的意味。以仁慈為本的英雄,作者稱之 “真龍”。項羽入關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寶貨婦女而東。與劉邦做法不同,但在推翻秦王朝統治的過程中,也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以武力征服的英雄,作者稱之為 “虎”。“真龍”與 “虎”雖略有差異,其為英雄則是一致的。第一局漢王略略領先。
第二段三句寫楚漢相爭中,項羽的某些表現較劉邦為優。一是鴻門宴上,謀臣范增欲除劉邦,數目項王,三舉所佩玉玦示意,而項羽不忍心加害劉邦。向來被認為是 “婦人之仁”,是失策。但作者卻予以欣賞。在楚漢交兵中,項羽有一次以劉邦父母為人質,并威脅說要烹劉父,劉邦不但不與交涉,還說: “吾與項羽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完全是一副無賴的樣子。作者對此表示輕蔑,相形之下,漢王見絀: “項王真龍漢王鼠!”第二局項王領先。
第三段三句寫項羽、劉邦的結局,皆不盡人意。當項羽被漢兵圍困垓下,四面楚歌,哀嘆大勢已去,遂與虞姬泣別,作歌曰: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姬亦以歌相和。這就是 “垓下美人泣楚歌”。而劉邦死前,其寵姬戚夫人請立其子趙王為太子,由于呂后使計,使劉邦感到太子羽翼已成,不便更改,遂語戚夫人: “為我楚舞,吾為汝楚歌” 以解釋安慰之。戚夫人且泣且舞。劉邦死后,她竟為呂后慘害。這兩個蓋世英雄,不知怎么搞的,到頭來弄到連心愛者都無計保全的地步,也真夠“熊”的了。所以詩人最后一齊剝奪其英雄資格: “真龍亦鼠虎亦鼠!”此局竟無一方獲勝。
詩顯然是一時興到筆隨,隨意揮灑,好在指點江山,裁判英雄的氣度,使人覺得酣暢淋漓之至。詩中 “龍”、“虎”、“鼠”三字反復播弄變化莫測,句句用韻,更添音調流轉,如玉珠走盤。讀者在獲得審美快感的同時,對歷史人物常常兼有偉大和渺小這一事實,也可深長思之。
上一篇:古詩《皇甫汸·九日寄子約》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桑調元·五人墓》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