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畋
玄宗回馬楊妃死,云雨難忘日月新。
終是圣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馬嵬坡,在今陜西興平縣西,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奔蜀,楊貴妃被誅殺于此。這首詩,就是歌詠此事。它高就高在能跳脫出一般才士文人所寫的男女情感糾紛之外,而從國家興亡的高度來看馬嵬事件。高度評價了唐玄宗的顧大局識大體。
“玄宗回馬楊妃死,云雨難忘日月新”出手就眼高識大,不同凡響,將一妃之存亡與國家之存亡對照來寫。一“回”一“死”,一“死”一“新”,其間得失輕重,君試掂之。然而玄宗亦不免于有情,“云雨難忘”道出他與楊貴妃之間的情愛還是纏綿的。當時對于玄宗來說,貴妃和國家他都是愛著的。但當個人情愛與國家利益發生不可調和的沖突,要他必須在一妃存亡與一國存亡之間進行抉擇時,他忍痛舍棄了楊妃,選擇了國家。寫出了玄宗深于情而又不溺于情,關鍵時刻能顧大局、識大體,不因小失大。這樣寫,唐玄宗就是一個內心充滿矛盾痛苦的有血有肉的人,并不是概念化的圣明君王。
“終是圣明天子事”,是對馬嵬事件的評論。“終是”二字,是值得推敲的。玄宗原是個圣明天子,舉賢授能,勵精圖治。后來寵幸奸佞、沉迷女色,變成了昏君。然而他畢竟與徹頭徹尾的昏君不一樣,在馬嵬事件的處理中,他頭腦清楚,顧全大局,又顯出“圣明”的一面來。“終是圣明”,其中有貶有褒,是對玄宗一生帝王生涯的綜合評價,基本上是客觀的。
“景陽宮井又何人”?末一句用陳后主來反襯唐玄宗的“圣明”。景陽宮,陳朝宮名,在隋兵破城滅陳時,陳后主攜寵妃張麗華等投此井中,為隋兵所虜。“又何人”?那是什么東西!口氣極度輕蔑。在重女色方面,陳后主與唐玄宗有著共同點,可以說都昏。但在關鍵時刻,兩人的表現卻絕然不同,一個能棄私情顧大局,故能日月重新,而一個則沉溺女色、執迷不悟,終于身辱國亡。把這兩個人進行比較,可以給人更多的啟發和思考。
這首詠史詩,卓有史識,“立言得體”,于詠馬嵬詩中,別樹一幟。
上一篇:來鵠《鷺鷥》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