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李攀龍·初春元美席上贈謝茂秦得關字》原文賞析
鳳城楊柳又堪攀,謝朓西園未擬還。客久高吟生白發,春來歸夢滿青山。明時抱病風塵下,短褐論交天地間。聞道鹿門妻子在,只今詞賦且燕關。
這是一首在王世貞初春擺設的宴席上贈友人謝榛的詩。元美,王世貞字。謝茂秦,名榛,自號四溟山人,臨清(今山東臨清縣人)。“后七子”初結社時,謝年最高,實為盟主,后來論詩與李攀龍意見不合,李貽書與之絕交,世貞力護攀龍,謝被排斥在七子之外。此詩作于結交之初,所以對謝頗致推崇之意。“關”字是即席分韻所得的字。
此詩既為宴席贈送友人作,必出贊頌勸勉語,倘若開篇為之,又失之太俗。作者手出高招,妥當處置,落筆便道:“鳳城楊柳又堪攀,謝朓西園未擬還。”“鳳城”,指京城。謝朓,字玄暉,南朝齊詩人,這里借指謝榛。“西園”,源自曹植《公宴》詩:“清夜游西園,飛蓋相追隨。”后用以指京都宴游的地方。全句大意是:京城楊柳葉嫩枝新,攀楊折柳以作送別的季節又已來臨;茂秦宴游京都,興致尚濃,仍無歸意。首句點明地點、季節和中心人物,并以 “西園未擬還”為下文張本,與主旨勾連,使謝榛的性格初露端倪。
接下來,開始對中心人物集中描寫,深入刻畫主體性格。“客久高吟生白發,春來歸夢滿青山。明時抱病風塵下,短褐論交天地間。”當時,謝榛仍為布衣,他為了營救被河南浚縣縣令誣陷入獄的盧楠,親赴京都,找諸貴人代陳冤情,并且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為詩社,經常聚會,品評詩文,唱和贈答,在京遷延日久。“客久高吟生白發,春來歸夢滿青山”句,既概括提及謝榛在京的生活,又斷想他客居已久,面對大好春光,必然鄉思甚苦。“客久”與“歸夢”呼應,“生白發”和“滿青山”對舉,使人物形象愈顯鮮明,主體性格更加豐富。“明時抱病風塵下,短褐論交天地間”句,從大處著筆,把詩意深化。作者沒有停留在春夢歸情的描寫上,而是以此為基礎,轉寫謝榛不求利達和聲氣之廣。“明時”,政治清明之時。“短褐”,粗陋布衣。全句是說謝榛生當清明之世,正是可以進取的時候,卻懷才不遇,沉埋風塵之下; 雖為布衣之士,而交游遍天下,為時輩推重。作者以清亮的聲調,俊爽的詞采,抒發出內心的同情和贊頌;用突出的事例來充實主體性格,使藝術化了的謝榛形象更趨完整。
全詩以“聞道鹿門妻子在,只今詞賦且燕關”作結,聲調由清亮轉沉郁,感嘆勸勉,意味深長。“鹿門”,山名,在今湖北省襄樊市東。漢末龐德公攜妻子登山,隱居不出,采藥以終。“燕關”,猶言燕京。全句是說,目前暫在京城以詞賦過從,以后還是要回歸故里。作者誠摯的慰留情意里,暗含著對友人未來前途的不樂觀預料。
詩中運用了兩種筆墨。“鳳城楊柳又堪攀,謝朓西園未擬還” 和 “明時抱病風塵下,短褐論交天地間” 四句,是正面寫友人,抓住其突出的品行給予熱情贊頌,造成兩情一統的趨勢。其他四句是側面襯托,多為作者的議論、斷想等。另外,作者選詞用字,特別注意生動性和形象性,如“高吟生白發”、“歸夢滿青山”和“抱病風塵下”、“論交天地間”等,詩中多處用典,也屬精心挑選,如活化“折柳”,可以表達雙方的密意濃情,“謝朓”入詩,便于突現友人的詩才和心緒; “鹿門”一典,更能顯示豐富的內涵,給人提供無限的想象空間。
上一篇:古詩《康有為·出都留別諸公》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厲鶚·初秋有感》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