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歌·失調名》原文與賞析
拋我一生卻,自家一身當。歸漢路,千萬憶君。若在生之時,不謂人死,卿卿憶著。眼中淚落千行。
道路遙遠,早晚得回過。黃河水滿過三邊,圌上過。不覺水深淺。早去過,日落西下得相見。
這是一首口語化意味很濃的感人至深的民間愛情歌謠。
一千多年來,河西地區一直是中西貿易和文化交流的要道,戰亂紛紛,幾度變遷。唐朝自高宗、武后時期,吐蕃強大,經常攻擾河西一帶。安史亂中,鳳翔以西基本上為吐蕃占領,直到五代。實際上,從七世紀末開始,河西隴右的大部分地區,即今甘肅、青海、新疆等地就變為李唐政權與少數民族政權相互征戰攻伐的地區。同時也開始了民族大融合。李唐王朝帶頭先后把文成公主、金成公主嫁給吐蕃的贊普,因而蕃漢通婚,出塞與歸漢,民族融合,已成為必然的歷史趨勢。這首失調名便是產生在這個歷史背景之下的。通篇以男主人公的口吻,直抒胸臆,吟唱出男子漢遠行,夫妻離別時的心情,表達了對妻子的愛戀之情。
上片抒寫了離別的情景。“拋我一生卻,自家一身當。”小令開篇便以精練的語言道出了題旨:男主人公寧可拋舍自己的一生,獨自承擔起別離的痛楚和苦難,也要毅然決然地踏上歸漢的道路。兩句詩落地有聲,頗具氣勢。表現了男子漢的氣魄。這也正是這首小令的精彩之處。它不像以往的描寫離情別緒的詩詞歌謠那樣大肆渲染,極盡纏綿。而是用誓言般的語句,表達主人公要一人承擔離別的痛苦與不幸,減輕離別后給愛人帶來的痛苦與悲傷,這種愛情表達方式在效果上要遠遠超出委婉纏綿之辭。
盡管主人公有著“一身當”的良好愿望,但現實是:他的妻子依然要面對離別的殘酷。于是主人公不得不對妻子說: “歸漢路,千萬憶君。若在生之時,不謂人死,卿卿憶著。”這是主人公對妻子的殷切的叮嚀。既然義無反顧地踏上歸漢的道路,他惟恐妻子難以忍受離別之苦,相思之痛,因為在當時戰亂頻仍的時期里,一切都可能發生,這種生離帶來的會不會是死別呢?難以預料。所以主人公囑咐妻子一定要充滿希望地活著。“千萬憶君”與“卿卿憶著”都是叮嚀之辭,反復強調,有不放心之意,表現了主人公對妻子的深摯情感。而 “卿卿憶著”緊隨 “若在生之時,不謂人死”之后,尤其給人一種語重心長,娓娓道來之感,使人如身臨其境,親耳聆聽一般。這里的 “憶”意義上更接近于 “記”。“著”通 “著”。“卿卿憶著”大意是 “你可要牢牢記著啊!”
“眼中淚落千行”這是主人公愛之至深感情的自然表現和渲泄。主人公將千言萬語凝注在深情叮嚀的淚眼中,暗示了他對妻子的無限留戀與牽掛,對別離的傷感與惆悵,收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與“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 (柳永 《雨霖鈴·寒蟬凄切》)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蘇軾 《江城子·記夢》) 等抒情名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下片是主人公設想踏上歸漢路之后的感受,進一步抒發了他對妻子的戀情,并以此來安慰傷心的妻子。
“道路遙遠,早晚得回過。”于平常語寄深情:不管路途多么遙遠,我也一定能回來與你團聚。“黃河水滿過三邊,圌上過。不覺水深淺”,意義較晦澀,大意說,在黃河水滿時過三邊地區,由于主人公沉浸在離情別緒之中,船行駛在滔滔黃河之上,竟未覺出水的深淺。這里雖未直接抒寫他對愛妻的纏綿情愫,但卻以情境的描寫溢于言表。圌,音(chuan)船,當是同音假借。
“早去過,日落西下得相見。”這里的“早去過”與前句“得回過”相呼應。是主公一種感情的延伸:即使歷盡千辛萬苦,也不會變心,也一定會早日回家與妻子團聚。他們的分別不僅僅是從“早”到“日落”這么短短的時間,這樣寫不過是為了表現主人公盼望早日團聚的急切心情罷了。
這首小令雖然語言通俗平白,遣詞造句不加雕琢,但卻信手信口,以平常語道平常事,把主人公與妻子話別的諄諄叮嚀寫得動人心弦。在他不得不辭親遠行之中,我們讀出了他的男子漢的堅定氣魄; 從他依依惜別的淚眼中,我們讀出了他對妻子的一片癡情。
上一篇:《元代民歌·四節(香橙肥蟹家家酒)》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秦漢民歌·婦病行》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