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半湯風(fēng)景區(qū)》原文、賞析、鑒賞
位于巢湖市東北7公里的半湯鎮(zhèn)湯山腳下,因溫泉而馳名。據(jù)明史《一統(tǒng)志》記載:“山有二泉,一冷一暖合流”,這便是半湯的由來。半湯溫泉清明清澈,出地水溫達55℃左右。內(nèi)含30多種活性元素,其中每毫升泉水含氡氣80—120埃曼,為國內(nèi)罕見。據(jù)鑒定,此礦泉對50多種疾病有明顯療效,尤對運動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皮膚病的療效最佳。古書曾有“凡抱疾者飲浴此湯,無不效驗”的記載,故被譽為“九福之地”。半湯溫泉,開發(fā)較早。相傳,遠在秦漢時期,半湯溫泉便為人們所利用。唐代詩人羅隱曾興游此地,融情于景,留下了“飲水魚心知冷暖,濯纓人足識炎涼”的佳句。《康熙巢縣志》記述“昔人以石甃池,其溫者可沐浴”,然而當(dāng)時人們只是簡單地用石砌成方形水池,外邊圍以土墻遮擋而已。1953年,國家開始投資在此修建療養(yǎng)院。如今,已陸續(xù)建起了五所規(guī)模較大的療養(yǎng)院和各類招待所,形成了多檔次的療養(yǎng)服務(wù)網(wǎng)。各類設(shè)施日臻完善,醫(yī)護力量雄厚,除沐浴外,還有溫泉礦泥療、藤療,輔以電療、磁療、氣功按摩等,療效顯著。今日半湯溫泉療養(yǎng)區(qū),綠樹婆娑,翠黛如畫,榭亭樓閣,錯落有致,花香鳥語,情趣盎然。加上沐浴“凝脂”溫泉,更令人產(chǎn)生“浴罷恍如肌骨換”的輕松快感。優(yōu)質(zhì)的溫泉水使半湯成了名副其實的療養(yǎng)游覽勝地。
〔古詩文賞析〕 半湯溫泉 明·陸鐘
一山秀峙點蒼莓,下有溫泉出澗來。
炊熱漫將池作釜,氣蒸不仗火為煤。
只疑駱谷初移至,恍若驪山乍鑿開。
我亦飽諳曾點趣,幾邀朋輩共追陪。
全詩共八句,一二兩句講一座秀麗的山點綴在莓草中間,山的下面就是一眼溫泉,它出自地下,冒在地上,形成了一片池澗。三四句則深一層講到以池作釜,無火自炊,是一處熱泉,正因為泉水是熱的且與附近地上冷泉匯合,才形成半湯,一半暖一半涼的各一半的池塘,所以才更合乎人意,引起人們對它的興趣。五六句是比喻句,以擬人手法,驚奇感嘆著:啊!它是駱谷(今陜西)剛移到這里的吧!噢,不!它倒象驪山楊貴妃洗浴的華清池呀!而且是剛剛鑿開的。這兩句由于詩人的聯(lián)想把半湯升格到美麗健身兩全難得的去處,使詩達到了高峰。七八句收尾,提到孔子的學(xué)生曾點,詩中說:我也飽嘗了曾點喜歡游山玩水的樂趣了。幾次邀來朋友來共同相隨相伴在這里游玩洗浴。
陸鐘是明代巢縣人,憲宗成化十九年(1483年)的舉人,后任武平縣知事。他留詩不多,但這首詩是他寫景言物的佳篇,詩中有山有泉,有人有事,既有個人感慨也有出奇的比喻。并在詩外音中反映出半湯溫泉很早就是古人利用洗浴治療疾病的好地方。
半湯今設(shè)有多家現(xiàn)代化療養(yǎng)院,每年客多人滿,來客一邊治療一邊欣賞這里風(fēng)光,再讀一讀這些古詩詞,更是一種別有風(fēng)味的旅游享受了。
(劉冷月)
〔現(xiàn)代散文〕 沿合浦公路向東北驅(qū)車約8里,便可望見公路左首矗立著一座眾字形山峰,它怪石嶙峋,峰巒連接,這就是名聞遐邇的湯山,古稱朝陽山或半陽山。它是大別山脈的余支。
湯山不高,湯泉甚奇,傳說共三奇:泉從地底冒起一串泡花為一奇;夏夜登高俯視池水清碧如鏡,但卻碎星點點,因池水平穩(wěn)上翻之故,則二奇也;三奇是湯泉沐日,呈作彩虹一片,但水氣濛濛升起滃滃而上,使這一片朦朧離奇神秘莫測,宛若人間仙境。
我先登上湯山之巔,俯視溫泉全景,雖看不見大小48處泉眼和泉水昂沸、泉流潺潺之美,但水渠縱橫,泉鄉(xiāng)如畫,加之遙望水空迷濛,山坡墨綠。近視樹木疊翠,曲徑通幽,樓館相接,錯落有致。閑花野草雜陳其間。竹木扶疏,時時伴有鳥鳴鶯啼,也使人陶醉了。
半湯山,魚從冷泉出,到熱泉折回,故晚唐詩人羅隱到此留有“飲水魚心知冷暖,濯纓人足知炎涼”之句。
半湯開發(fā)早在秦漢,那時這里勞動人民就用一半冷一半熱的溫水灌溉莊稼,使之年年豐稔。接著又有人把水用于沐浴,在泉旁設(shè)石甃,泉注其中,身臥水內(nèi),身心為之一爽,但這時洗浴工具極簡單原始,上無一椽,周無一墻,只能春夏秋三季入池,冬則休止。凡抱疴來浴者皆愈,因而遠近揚名,來者日眾。
半湯真正開發(fā)是在1914年,鄉(xiāng)人急之者捐款而設(shè)池棚,旁筑亭榭,置石為坐,在院門上書“無垢”兩字,旁有對聯(lián)是羅隱之詩,還有邑宰曾某刻書,但今已失。
1936年馮玉祥將軍又捐款重修浴室,并增添女浴,開了巢湖設(shè)置女浴室之先河,但在抗戰(zhàn)時,又皆毀廢。
1953年重新開發(fā)這片沃土,先后在這里建起療養(yǎng)區(qū),讓半湯之神水為廣大人民造福。
(劉冷月)
〔民間文學(xué)〕 古時候,半湯山麓有兩個村莊,一個叫湯莊,一個叫王莊。湯莊有一雙姊妹,父母早亡,姊妹相依為命,在鄉(xiāng)民相幫下長大成人。這年,姐姐18歲,妹妹16歲,兩個都出落得天姿國色,聰明伶俐,姐姐自比月亮,因她長得太清麗了。妹妹自號太陽,因她人美心更熱,而且學(xué)得一些拳腳。
近村王莊,有一個孤兒,二十幾歲,常來湯莊幫姐倆干活。姊妹倆叫他王哥。日子長了,他漸漸地與老大有了感情,但卻都藏在心里,誰也未說明。不久王莊一個闊少看中湯姐,他送錢求親遭到拒絕,便令狗腿子來搶人。湯妹見來人欺負姐姐,上去給狗腿子一頓拳腳。狗腿子們見妹妹會武功,都逃之夭夭。王少爺大怒,一個狗腿子出了個主意:“不如先除掉王哥,再圖湯姐方可辦到。”4個狗腿子傾巢出動,夜半來到月牙池——此泉為全村飲用的地下泉水。
王哥正給湯家姐妹挑水,狗腿子不由分說,一陣拳腳把王哥打倒,又按他頭浸入泉中,活活嗆死。然后去湯家報信說:“王哥給你們挑水落水淹死了。”姐倆不信,便來到月牙泉看,4個狗腿子拉住姐姐便往王莊拖。湯姐見逃脫不了,便跳進月牙泉尋了短見,妹妹一人身單勢孤,終于難敵三拳四腳,怕被捉去受污辱,也跳進了附近的半陽泉。
王家闊少因怕百姓罵他殺他,悄悄連夜搬走了。眾鄉(xiāng)親來到月牙泉,只見風(fēng)平波靜,泉水潺潺,并無姐妹倆尸體,用手摸月牙泉冷,半陽泉熱。有人說湯姐化成了冷泉,妹妹變成了熱泉。為了紀(jì)念姐妹倆,鄉(xiāng)親們又將月牙泉與半陽泉挖通,形成冷暖兩股泉水合流,這就是今天的半湯泉,即湯家姊妹泉。
(劉冷月 整理)
上一篇:詠《池州·升金湖》詩詞散文賞析
下一篇:詠《重慶·南山公園》詩詞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