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民歌·讀曲歌(選七首)·其七十六》原文與賞析
暫出白門前,楊柳可藏烏。歡作沈水香,儂作博山爐。
《暫出白門前》表現(xiàn)了古代青年男女真摯而歡快的愛情生活。
“暫出白門前,楊柳可藏烏。”描述一對情侶走出“白門”城,來到郊外茂密的楊柳林踏青賞春。“白門”,是南朝劉宋京都建康(今南京市)的別稱。“可藏烏”中的“烏”,既可戲指藏在楊柳林中的烏血鳥,又可稱頭戴烏帽的青年。《讀曲歌》中有 “白門前,烏帽白帽來。白帽郎,是儂良。不知烏帽郎是誰?”的歌句,因見與本歌之意相通。但不管歌中運用比擬法還是借代法,都指女子的情郎。其中 “楊柳可藏烏”,仿佛是一組鏡頭的對接: 明媚春光,萬卉吐翠,流水淙淙,郊林穆穆。一對情侶正環(huán)樹逐嬉,忽而那青年隱于樹后,躲過女孩的視線。女孩呼喚他,嬌嗔百囀;男子悄悄從身后捂住她的眼睛,又是一陣嬉笑歡鬧,篤情蜜緒醉透樹下兩顆心。這是現(xiàn)代影視中最常見的蒙太奇。
愛情是兩顆心撞擊出的火花。雖然男歡女愛不僅表現(xiàn)在林間嬉戲,然而,在古代封建正統(tǒng)文化壓抑下的情愛之火的灰燼中,也確實可憑“楊柳藏烏”領(lǐng)略一絲先祖戀情的余韻。愛情又是兩顆心的和諧跳動。當人生順暢之際,人們把男女情愛比作 “如鼓琴瑟”(《詩·小雅·常棣》),以樂律的和諧代指情愛的相契; 當世事艱辛之時,人們又稱情愛是 “相濡以沫”(魯迅《題 〈芥子園畫譜〉 贈許廣平》),它是用兩顆心靈寫成的神圣的契約。
本歌在 “楊柳藏烏”蓄勢之后,又用 “歡作沈水香,儂作博山爐”的比喻,從深層揭示愛情的內(nèi)涵。“沈水香”是一種有名的薰香料,又稱沉香或蜜香; “博山爐”或為玉質(zhì),或為銅質(zhì),指上面鏤刻山川圖紋的香爐,是古代富豪之家必備器物。點燃沉水香,放進博山爐,縷縷煙香,熏彌蘭房。“沈水香”假如離開 “博山爐”,那么它無所依托; “博山爐”若是沒有 “沈水香”也便成為空虛之物。只有兩物和諧相匹才會散放生活的郁香。細心讀者還可看出,歌中以 “沈水香”和 “博山爐”喻指男女愛情,當比傳統(tǒng)的“鴛鴦鳥”、“并蒂蓮”、“連理枝”喻物要深切新穎得多。后者僅借助植物或動物的外形特征,明示夫妻的親密性,而前者卻運用具有機現(xiàn)聯(lián)系的器物所組成的特定關(guān)系,既指呈男女關(guān)系中的親密性,又揭開二者各自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女人化作美麗的 “博山爐”,在她的胸膛里燃燒并散放著由男人作成的香氣。一個是基礎(chǔ),一個是精華;一個似根葉,一個為麗花。其中包蘊著男人的成功,都有女人的支撐的真諦。這是多么貼切而精辟的比喻啊!
上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上聲歌八首·其七》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采桑度(選五首)·其三》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