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歌·臨江仙》原文與賞析
大王處分靖烽煙,山路阻隔多般。寒風切切賤于丹。行路遠,正見一條天。愿我早晚奪山川,大王堯舜團圓。自今以后把槍攢。卸金甲,高唱快活年。
本詞的內容很有特色,頗具綠林情味。本詞中的關鍵詞語是“大王”一詞,此語得以確釋,全詞的內容便迎刃而解。細品全詞及其他支曲中此語的用法,既不是指皇帝,又不是指占山為王的大寨主,當是指邊庭將帥,或某都護府的都護,或某一地區的軍事長官。總之,必是轄有一部分領土的實權人物。這樣,才符合詞中人物的身份。
上片寫一個武人接受長官的命令去平定叛亂以維持社會治安,平定對象是占山為王的小股草寇。“大王處分靖烽煙”,即將軍命令我去制止戰亂,使 “烽煙”熄滅。“處分”即安排、分派、命令的意思。“烽煙”本指邊塞地區報警的信號,一般代指戰爭,此處即指平定少數草賊作亂的戰事。“靖”,平定之義。“山路阻隔多般”,側重表現自然地理情況的復雜,山路險阻,行進困難。“寒風切切賤于丹”當是天寒地凍,冷風刺骨刮面的意思。側重表現氣候之惡劣,與上句合起來從兩方面來表現此次出征的艱難程度,為下片的揚起做好鋪墊。“賤于丹”三字語意未確,任半塘先生認為“‘賤于丹’待訂,可能為 ‘葉皆丹”之意”( 《敦煌曲辭總編》下冊1757頁)。筆者認為,賤通 “濺”字,風之吹人,如水之濺人一般,而且二字音同形近。“丹”代“朱顏”,即指人之顏面,這樣解釋意義才能順暢,因為“寒風切切”本由人的感覺而來。如解作“葉皆丹”雖勉強可通,但“葉皆”與“賤于”二字音、形、義相差太遠,可謂是風馬牛不相及,故此說亦難以成立。“行路遠,正見一條天”是對“山路阻隔百般”的具體描繪,可見所要前去的地方非常險要,有時在懸崖峭壁間行走,只能看見窄窄的一條天空。
下片寫出征者的心理活動,洋溢著樂觀主義精神。大意是說:但愿我在早早晚晚之間就能奪得山川,平定判亂,使“大王”像在堯舜年間那樣過團圓安定的生活。從今以后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把武器都聚攏收藏起來,脫掉戰衣鎧甲,高唱 “快活年”的小曲,過安定和平的生產。“快活年”很可能是當時流行的曲調,當然此處也雙關快活安樂之年景的意思。
本詞內容健康明朗,表現出當時人民對和平生活的憧憬與向往。全詞語言很本色,于詼諧之中充滿樂觀情調。任半塘先生釋本詞曰: “上片謂執行命令 ( “處分”),下片述自家愿望。妙在 ‘堯舜團圓’ 四字,既粗魯直率,又奇兀可喜! 是武人之思想與口吻。”(同前)
上一篇:《先秦民歌·東門之楊》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隋代民歌·于闐采花》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