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丞廟①
延秋門上烏啼霜②,羯兒曉登天子床③。江頭老臣淚暗滴④,萬乘西去關山長⑤。公卿相率作降虜,草間拜泣如群羊⑥。當時不識顏平原⑦,豈復知有張睢陽?孤城落日百戰后,瘦馬食盡人裹瘡⑧。男兒竟為忠義死⑨,碧血滿地嗟誰藏⑩?賀蘭不斬尚方劍,英雄有恨何時忘。千年海上見祠廟,古苔叢木秋風荒。摩挲畫壁塵網里,勇氣燁燁虬髯張。巫歌《大招》客酹酒,忠魂或能來故鄉。
①張中丞,張巡,鄧州南陽(今屬河南)人。初為真源(今河南鹿邑)令,后拜御史中丞。以堅守睢陽(今河南商丘)殉國垂名青史,世稱張睢陽。 ②延秋門,唐長安禁苑西面之門。安祿山反叛時,玄宗帶領楊貴妃等即從延秋門出奔。杜甫《哀王孫》:“長安城頭頭白烏,夜飛延秋門上呼。” ③羯兒,指安祿山。羯,古代北方部族。 ④江頭,指長安曲江畔。 ⑤萬乘,指皇帝。西去,指出奔蜀地。 ⑥草間,草間求活的省稱,即茍安偷生之意。 ⑦“當時”句,顏真卿為平原(今屬山東)太守時,已測知安祿山逆謀,乃修城儲糧。后祿山反,河朔盡陷,獨平原城守具備,乃使司兵參軍李平馳奏之。玄宗初聞祿山之反,嘆曰:“河北二十四郡,豈無一忠臣乎?”李平至,大喜曰:“朕不識顏真卿形狀何如,所為得如此!”(見《舊唐書o顏真卿傳》) ⑧瘦馬食盡,當睢陽被圍時,城中食盡,張巡與士卒同食茶紙,既盡,遂食馬,馬盡,乃羅雀掘鼠。人裹瘡,張巡《守睢陽詩》:“裹瘡猶出陣。” ⑨“男兒”句,睢陽淪陷后,安祿山脅南霽云投降,張巡呼曰:“南八,男兒死耳,不可為不義屈。”后來《舊唐書》入張巡等于《忠義傳》。 ⑩碧血,《莊子o外物》:“萇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國語o周語》謂萇弘是周敬王大夫。后人常作為烈士死難,精魂不滅的比喻。“賀蘭”句,當時河南節度使賀蘭進明以重兵守臨淮,張巡遣部下南霽云夜中縋出危城,求援于進明,進明日與諸將張樂高會,無出師意。霽云涕泣以告,嚙指示信,進明亦不動心。尚方劍,皇帝用的劍。尚方,掌管供應帝王用物的官署。《漢書o朱云傳》,記朱云有“愿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以厲其余”語。 “勇氣”句,指張巡之像。燁(yè)燁,光輝貌。《大招》,楚辭篇名,作者不能確定,內容寫招迎魂魄歸來,安息家鄉。酹(lèi),用酒灑地以表祭奠。
【說明】 至德二載(757),許遠為睢陽太守,與城父令姚闇同拒安慶緒(祿山子)叛軍。張巡初守雍丘,后以雍丘小邑儲備不足,難以固守,乃開門驅百姓詐降,自己以銳卒數百列其后,且行且戰,夜投睢陽城,見許遠、姚闇等共謀捍守。終因孤城無援而淪于敵手,巡與姚闇、南霽云都被叛兵所拘,最后皆被害,一時同遭殺戮者達三十六人,其事極悲壯慷慨。許遠則押送至洛陽,及安慶緒失敗,許遠亦被害。后詔贈巡揚州大都督,遠荊州大都督,闇潞州大都督。睢陽人又為巡、遠立廟。
韓愈《張中丞傳后敘》,記他讀李翰所作張巡傳,卻不為許遠立傳而感到遺憾。錢大昕《二十二史札記》卷二十,則以后人但傳張巡、許遠而不及姚闇為缺陷,如雙廟就只祀張、許二人,并以為“巡、遠并傳本始于韓愈”。稱巡、遠為雙忠而不及姚闇,自唐已然。故錢氏主張張巡、許遠廟內應將姚闇增祀在正位,其他人則在從祀班。
袁枚也有一首《題張睢陽廟壁》云:“刀上蛾眉喚奈何(指張巡殺妾犒軍事),將軍鄰境尚笙歌。殘兵獨障全淮水,壯士同揮落日戈。六射須眉渾不動,一城人肉已無多。而今雀鼠空啼竄,暮雨靈旗冷薜蘿。”
上一篇:《土兵行》明代詩賞析
下一篇:《明妃篇》明代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