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阮籍
一夕復一夕,一夕復一朝。
顏色改平常,精神自損消。
胸中懷湯火,變化故相招。
萬事無窮極,知謀苦不饒。
但恐須臾間,魂氣隨風飄。
終身履薄冰,誰知我心焦。
《晉書·阮籍傳》云:“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這種縱酒頹放,一方面表現了對當時政治的不滿,另一方面也是一種躲事避禍的手段。阮籍的詩歌,主要有《詠懷詩》八十二首,內容多是隱晦曲折地抒發個人內心的苦悶和對當時政治的不滿,同時也表現了嚴重的消極沒落情緒。
本詩是阮籍《詠懷詩》的第三十三首,表現了作者處于當時政治環境中的惶惶不可終日之情。由此我們更可以知道,阮籍的“發言玄遠”,“行為放達”,以及飲酒求仙等,純粹是出于不得已,是為了逃避現實,躲過禍難。
首聯用頂真修辭格,表現了時間的循環往復,暗示出生活的枯燥、呆板,情緒的消沉、無聊。在這種境況中,是不可能有所作為的。所以第二聯說,臉色也改變了,精神也憔悴了。為什么會如此情緒低落、意志消沉呢?第三聯說明了原因:由于胸中像是揣著開水和烈火一樣難受,才引起了自己顏色和精神的變化。第四聯是在敘述處世艱難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發出的慨嘆:人間萬事變化無窮,自己的智謀不多,無法應付。饒,富也,引申為“多”。第五聯是說,擔心自己突然逝去。尾聯是全詩的總括,極言處境之危險,內心之焦慮。全詩渾然一體,集中表現內心的惶惑、苦悶,“萬事無窮極,知謀苦不饒”二句,頗富哲理意味。
“萬事無窮極,知謀苦不饒”,是詩人從人生體驗中提煉出的結晶。世事萬物,無窮無盡,既有萬匯之多,又有時間綿延之久。對于無窮極的世事,個人的智謀總不能應萬變,善處萬事。這固然反映了詩人處于魏晉社會大變動,人事瞬息萬變情況下自覺無力回天的心態,也表現了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可能在一人一事上處理正確,不可能萬事萬物都能正確對待,符合客觀規律,因而對后人也有鑒戒意義。
上一篇:《詠史(其一)·[唐]盧照鄰》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詠老馬·[南北朝]沈炯》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