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恭
【作者介紹】
王恭(1354—?),字安中,閩縣(今福建福州)人。壯年落魄不羈,樵隱于長樂,遍登諸峰,故自號皆山樵者。永樂四年,以薦至京師,入翰林,為待詔。年六十余,與修《永樂大典》,書成,授典籍。后投牒歸里,其《詠白頭翁》云“竹下棠梨花漸稀,白頭相對語依依。五陵年少多金彈,莫戀殘春忘卻飛”,當是自喻之作,與本書中所收的《春雁》可以并觀,皆見其性情本愛山野。有《白云樵唱集》、《草澤狂歌》。
《白云樵唱集》中《癸未元日簡龍門高漫士(高棅)》詩,有“年慚伯玉知非晚,身笑相如見遇遲”句。癸未為永樂元年(1403),“知非”用春秋時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典故,后人常用作五十歲的代稱,由此推知他的生年當在元至正十四年(1354)間。
他是閩中十子之一,成就在高棅之上,林鴻之下。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三附有林衡者(林佳璣)評語,說恭詩善得中唐之韻,有大歷十子遺音,并摘錄其“渭水寒流秦塞晚,灞陵殘雨漢原秋”,“棕櫚葉上驚新雨,砧杵聲中憶故園”,“幾處移家驚落葉,一年歸夢在孤舟”諸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為“皆詩家常語”,甚是。又云:“至‘云歸獨樹天邊小,雪罷孤峰鳥外青’句,則‘小’字形容頗拙,‘罷’字節次未明。”亦說得對,且“罷”字嫌生硬。
上一篇:《燕京書事》明代詩賞析
下一篇:《登岱》明代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