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江邊閣
杜 甫①
暝色延山徑②,高齋次水門③。
薄云巖際宿,孤月浪中翻。鸛鶴追飛靜,豺狼得食喧。不眠憂戰伐,無力正乾坤。⊙【注釋】
①杜甫:見《后出塞五首》(其一)。
②暝色:暮色。延山徑:倒裝句,指暮色由遠而近,好像由山徑接引而來。
③高齋:指西閣。因其有居高臨下之勢,故如此稱。次水門:臨近水門。水門,指雄踞長江邊的瞿塘關。
⊙【詩本事】
江邊閣,夔州的西閣,在長江邊,有山川之勝。代宗永泰元年(765)五月,杜甫離開成都草堂東下,次年春末來到夔州。這時嚴武剛死不久,繼任的郭英因暴戾驕奢,為漢州刺史崔旰所攻,逃亡被殺。邛州牙將柏茂琳等又合兵討崔,于是蜀中大亂。杜甫留滯夔州,憂念“戰伐”,寄宿西閣時聽到鸛鶴、豺狼的追逐喧囂之聲,于是引發感觸,寫下此篇。
⊙【賞評】
此詩著重寫作者對國事的關注與憂慮。
詩的前三聯寫景。
首聯先點明時間,講暝色仿佛沿著山徑延伸一樣由遠而至。而后再寫地點。指出詩人所住的西閣居高臨下,位于瞿塘關。
頷聯敘夜間所見風景。薄薄的云層飄浮在巖際,像棲在那里一樣,月亮的倒影映在翻滾江水中,好像在水中翻滾一般。
頸聯講江邊水禽山獸的動靜。鸛鳥此時不再追飛,開始休息。而豺狼則趁夜間出來活動覓食,喧鬧不已。
最后一聯直抒胸臆,講自己心憂戰亂,夜間難眠,但無力挽救乾坤。于此,作者內心無比悲痛。夜間易覺孤凄,而云薄月孤,景色倍添凄慘。豺狼歡鬧,作者心憂,國難重重,雖不多言,然讀之已倍感作者心中之孤凄。
⊙【詩評選輯】
①清·仇兆鰲《杜詩詳注》:云過山頭,停巖似宿。月浮水面,浪動若翻。
②清·黃生《唐詩矩》:尾聯見意格。五句喻賢人遠舉,六句喻盜賊縱橫,與結尾兩句筍榫縫密密相接。字字協律。
③清·盧、王溥《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宿”字切合夜景,而“翻”字就寫得月涌江流,涵光弄碧,上下不定,正從不眠中領略得來。
上一篇:李 白《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壯志凌云詩賞析
下一篇:張 籍《少年行》壯志凌云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