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金山觀月
江山自雄麗,風露與高寒。寄聲月姊,借我玉鑒此中看。幽壑魚龍悲嘯,倒影星辰搖動,海氣夜漫漫。涌起白銀闕(1),危駐紫金山。 表獨立,飛霞佩,切云冠(2)。漱冰濯雪,眇視萬里一毫端(3)。回首三山何處(4),聞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還。揮手從此去,翳鳳共驂鸞(5)。
【解析】此詞作于乾道三年(1167)三月中旬。張孝祥在今鎮江月夜登金山寺賞月,作了這首詞。上片從實景入手:“江山自雄麗,風露與高寒。”用“雄麗”概寫壯觀,用“高寒”總寫山頂的氣候。接著,作者不作直描,而是馳騁奇幻的想象,予物以“我”的情致,向“月姊”進言,借玉鑒來反照、觀賞雄麗江山。直觀江山是美的,用玉鏡反照,其景觀定然神奇特異。水底:深潭中“魚龍悲嘯”,中間難道沒有作者壯志未酬心緒的寄寓?水面:“倒影星辰搖動”,漣漪萬頃,碎銀熠熠,神光離合;遠空:海氣彌天,變幻莫測,一派深沉、宏闊的神秘景象!這難道不是作者豁達胸心的幻化?此刻,情境與意象相混融。作者忽又神思飛越,從遠離金山的視角凝視金山,江波浩渺,“涌起”的“白銀闕”竟高駐于金山之上。呀!蒼郁幽深中托出玉面霜膚的“月姊”,她莫非有長駐人間的金山之意?這又是物我混一,虛實融匯。下片作者轉而進行自我形象的再創。化用屈原《山鬼》中成句,以屈原自況,穿著有華彩佩飾的服裝,戴“切云”之冠,特異“獨立”于“漱冰濯雪”的月光之中,莊嚴偉岸,凜不可犯。凝視萬里之間的秋毫,歷歷在目,觀照萬象,物理昭然。作者飄然仙化,“回首”三仙山,諸仙莞爾,招“我”同游太虛,竟“翳鳳”“驂鸞”而去。作者浪漫主義手法的運用,不是點綴式、浸潤式的,而是重在整體情境的設置與理想形象的大膽構筑。物我相滲混融,虛實相生相發。充分體現了作者的美學理想。
上一篇:經典《水調歌頭·追和》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