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之交
十月之交(1),朔日辛卯(2)。日有食之(3),亦孔之醜(4)。彼月而微(5),此日而微(6),今此下民(7),亦孔之哀(8)! 日月告兇(9),不用其行(10);四國無政(11),不用其良(12)。彼月而食,則維其常(13)。此日而食,于何不臧(14)! 燁燁震電(15),不寧不令(16)。百川沸騰(17),山冢崒崩(18)。高岸為谷(19),深谷為陵(20)。哀今之人(21),胡憯莫懲(22)。
【譯詩】十月里日月交會于天上,初一的辛卯日呈此兇象。日食的出現使人內心發抖,看那太陽一幅丑陋的模樣。前月里,月亮出現了虧微;此日間,太陽又失去了輝光。日月予兆人類以兇險,它們就不沿軌道而運航;四方的邦國政治昏暗,他們就不肯任用忠良。那個月亮虧損了,如果說其運行還算正常;這個太陽虧損了,嗚呼!天下人如何不遭殃?你看,天地昏暗,不得安寧,滾滾地轟著雷聲,曄曄地發出電光!百川出溢,奔騰不已,山頂摧折,突然崩揚。高山突然間變成了深谷,深谷突然間變作山梁。可嘆今日的掌政人?。槭裁催€不自儆,改弦更張!
【解析】我們姑且不說此次日月之食及山崩地震的記載在人類科學史上的意義,只說在古人面前,出現這些災異天象,足以把他們嚇死。姚際恒說:“寫得直是怕人?!鼻迦巳绱?,何況周人?古人將天象異變與國家命運聯想在一起,正是自然而然之事。只要反省一下我們今日的某些迷信現象,就不必對古人而指指點點了。用天象解釋社會,在科學上姑且稱迷信,然而在藝術上卻增添了無盡的神奇與魅力。全部人類藝術史產生于神話、及其與宗教的密不可分的關系,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皇父卿士,番維司徒。家伯維宰,仲允膳夫。聚子內史,蹶維趣馬。楀維師氏(23),艷妻煽方處(24)。 抑此皇父(25),豈曰不時(26)?胡為我作(27),不即我謀(28)。徹我墻屋(29),田卒汙萊(30)。曰予不戕(31),禮則然矣(32)! 皇父孔圣(33)!作都于向(34)。擇三有事(35),亶侯多藏(36)!不遺一老(37),俾守我王(38)。擇有車馬(39),以居徂向(40)。
【譯詩】皇父成為卿士,番氏作了司徒;家伯作了太宰,仲允成了膳夫;聚子官居內史,蹶氏成為趣馬;楀氏成為師氏,與那妖艷的女人糾結一處。啊呀!你好個皇父!怎說你不是胡作非為?你為何事先不征我同意,就讓我忍饑受餓去服役?你使我田畝里草木叢生,你拆毀我家房屋的墻壁!還說你不是有意殘害我,而是維護你那莫須有的禮儀!啊呀皇父,你可真是圣明無比!你把都城營造在向邑!你選擇親信作為有司,果然聚斂那么多珍寶玉器!你不肯留下一個朝廷元老,不讓他們把君王護衛!你挑了些有車有馬的有錢人,一股腦兒聚集在向邑里!
【解析】周幽王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昏君,褒姒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禍女,這次日食又是歷史上有名的日食,這“三美合一”如同“日月之交”一樣千載難逢。中國歷代王朝的覆滅都是惡人當道,小人擅權,妖姬作祟,母后、太監、外戚糾結一起,國無寧日。世界應是好人控制壞人,而不應是壞人統治好人,這可以說是中國人幾千年的血淚凝成的一條歷史教訓。朱熹所說的陰氣陽氣壯盛衰微的道理,倘如此解釋,則不是沒有道理。
黽勉從事(41),不敢告勞(42)。無罪無辜(43),讒口囂囂(44)。下民之孽(45),匪降自天(46)。噂沓背憎(47),職競由人(48)。 悠悠我里(49),亦孔之痗(50)。四方有羨(51),我獨居憂(52)。民莫不逸(53),我獨不敢休(54)。天命不徹(55),我不敢傚我友自逸(56)。
【譯詩】我勤勉謹慎地事奉國君,不敢聲言自己的勞頓。我清白無辜,犯了何罪?讒謗的狗嘴對我誣陷紛紛!天底下百姓們的災禍,妖孽不是從天上降臨;當面好話說盡,背后壞事作絕,一切禍殃都出自你們這些歹人!隱隱作痛,我的心頭染了病,此意悠悠,恨毒浸透了我的心!四處的人們都是那樣寬松,只有我的憂傷如此深沉;眾人們都是無憂無慮,只有我德操自守,不敢失神!天罰昭昭,日月都不能正常地運行,我怎能自行疏怠,茍且安寧。
【解析】《詩序》說:“《十月之交》,大夫刺周幽王也?!贝嗽娮髡呱钪O朝廷政事,上通天文,下通地理,能“究天人之際”,似“通古今之變”,蓋非平民。此人的觀點在禮崩樂壞的社會大動蕩之歷史關頭,許多是不正確也不科學的。他所說的君子未必是君子,他所說的小人也未必就是小人,此不待言。然而作者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是有啟迪意義的,那就是天災人禍并發之時,可怕的不是天災,倒是人禍,這倒很適宜于我們今天的辯證法學說。這實際就是“苛政猛于虎”的道理。更何況折磨人類的不單單是苛政,還有那萬惡的戰爭。倘若我們將古今中外各個朝代、各個國家死于戰爭與死于天災的人數作一個概略的統計,那事實將顯而易見地說明這個道理。自然科學可以對付天災,但也可以加劇人禍,科學越是發達則戰爭越是殘酷。社會科學卻是有的可以制止人禍,有的也可以助長人禍,于是我們研究社會科學就要有這樣一種鑒別。朱熹以為天象的出現是儆告天子,上天在維護封建統治,就是助長人禍的學說。
上一篇:經典《十五從軍征》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南鄉子》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