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王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1),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2)。登臨望故園,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3)。 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4),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5),望人在天北。 凄惻(6),恨堆積。漸別浦縈回(7),津堠岑寂(8)。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
【解析】此詞為“客中送客”的送別之作。全詞以詠柳起興,為昔日同游之伴侶于今漸別遠行而感慨喟嘆,表現了作者寂寞的心境。感情低回哀怨。全詞分三段,入樂演唱,人稱“渭城三疊”。以三疊之篇幅來訴說離愁,極盡鋪陳之技巧,寫得“如百川歸海,一片蒼涼”(唐圭璋《唐宋詞簡釋》)。如此,這首詞便成了作者,也可以說是古典詩詞中寫離怨的代表作。在第一疊中,作者潛心詠柳,泛述離別。長堤上,煙籠霧繞,岸柳成行,柳條柔軟,時因風起舞,時垂落依依,“拂水飄綿”。送別時見到這樣的景象,焉能不觸動繾綣柔情?唐宋時有折柳送行的習俗。眼前的棵棵柳樹上,柔柳長條已經被折去很多了,由此可見這長亭上、古道旁總是離人不斷。舊怨新愁,怎能不使人更加悲苦呢?見柳而生愁緒,景中融入之情可謂深矣。第二疊中,作者具體地敘說了離人的惜別之感。在那餞別筵席之上,雖有絲竹之聲,但清惻哀怨不忍為之聽;雖有燈火之光,然照離人之愁面,總使人覺得慘白衰颯。而離人遠去的時候,唯恐船行太快,不斷回頭凝望,怎奈風快水急,很快就天各一方,難以達情了。直寫離別的雙方的愁苦,使人讀之,頓感慘然。第三疊,寫船去人遠之后,送行者唯余凄涼寂寞。這種心境寫得哀婉動人。你看,人去之后,小河宛轉空流,喻人愁腸百結,渡口空曠靜寂,土堠默默不言,仿佛人之空蕩心情。春光雖好,卻也是“斜陽冉冉”了,因而顯得蒼涼悲凄,于是作者“沉思前事”,頓有往事如煙,好景難再之感,不由得黯然神傷以至于泣下了。結尾三句總括前言,真是悲苦絕倫了。此詞也不同于一般寫離愁別恨詞上景下情的常套,每一疊中都有景、物、人、事,而且在所描寫的景物人事中都字字寫愁,筆筆著情,因此,三疊中都境界鮮明,形象突出。此外,用詞老辣,有很強的表現力。如“京華倦客”中只著一“倦”字,一個外貌疲老、心情愁悶的飽經滄桑的形象就如見其人了。周邦彥的訴說離愁之作雖不多見,但偶有翻閱,就覺得情真意深,確乎不凡,不愧被時人稱為“詞家之冠”、“詞家老杜”。
上一篇:經典《六州歌頭·題岳鄂王廟》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關于《詩經》》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