暾將出兮東方(1),照吾檻兮扶桑(2)。撫余馬兮安驅(qū)(3),夜晈晈兮既明(4)。駕龍輈兮乘雷(5),載云旗兮委蛇(6)。長太息兮將上(7),心低徊兮顧懷(8)。羌聲色兮娛人(9),觀者憺兮忘歸(10)。縆瑟兮交鼓(11),簫鐘兮瑤簴(12),鳴兮吹竽(13),思靈保兮賢姱(14)。
翾飛兮翠曾(15),展詩兮會舞(16),應(yīng)律兮合節(jié)(17),靈之來兮蔽日(18)。青云衣兮白霓裳(19),舉長矢兮射天狼(20)。操余弧兮反淪降(21),援北斗兮酌桂漿(22)。撰余轡兮高馳翔(23),杳冥冥兮以東行(24)。
【譯詩】太陽既將出現(xiàn)在東方,照臨我檻欄外的神木——扶桑。牽攬著韁繩徐徐地行進,剛才夜色皎皎,現(xiàn)在已放射紅光。龍車滾滾,如同那雷聲一樣,一片片云旗引路,在天海中徜徉。一聲聲嘆息,緩緩地上升,彷徨回顧,留連那安寢的仙鄉(xiāng)。見人間輕歌慢舞,群人歡娛,觀者留連忘返,其樂洋洋。琴瑟一聲聲緊促,鼓兒一陣陣敲響,磬架隨擊打而晃動,鐘聲在山谷中回揚。篪竽齊奏,和著那急促的鼓點,女巫姣好,婆娑的舞姿動人心房。
你看她搖身展臂,如同翠鳥兒一樣,鋪開詩卷,伴舞的是那窈窕的詩章。和諧的音律,緊隨著舒緩的拍節(jié),神靈們聚然來臨,遮蔽了天光。青云披來作上衣,白霓著來為下裳,舉起弓箭射中那兇狠的天狼。操起天弓,不讓他帶來災(zāi)禍,拿起北斗,斟滿桂釀的酒漿。縱身上馬,長驅(qū)天海而翱翔,穿過黑暗,指著東方再行起航。
【解析】東君,如同古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阿波羅一樣,是光明的象征。人們禮贊太陽神、表示追求光明。科學不發(fā)達,人們認為太陽是神,其實,這神不在太陽那里,乃在人們心上。于是,這種向往,也就是一種神圣的理想追求。她引導著人們不盡地探索。今天,人們認識了太陽的奧秘,正是這種理想幾千年結(jié)出的果子。林云銘說:“日者,君象也”,有“與民同樂”之意。恐屬臆想。這詩如果不是屈原的創(chuàng)作,乃是民歌的整理加工,尤難說通。我們視之為一首神話禮贊詩,則可矣。
太陽的光輝,可驅(qū)除黑暗;太陽神的功德,在于祛除邪惡。美與丑從來水火難容。“舉長矢兮射天狼”,反映了人民借助自然神的威力祛除邪惡的崇高愿望。這愿望本身也鼓舞人民自己動手去祛除邪惡,并非消極地等待神明的功德。有人以為弧矢星在東南,象征楚國:天狼星在西北,象征秦國,故而影射楚人抗秦之志。其說恐非。《九歌》與《九章》不同,是祭神的禮贊之歌,則“天狼”所喻,雖不能說不包括“虎狼之秦”,但總應(yīng)廣闊得多,應(yīng)是天地間一切邪惡之總的象征。于是,太陽神也就是一切光明事物之象征。如若朱熹所言,東君以喻懷王,則楚國葬送于懷王之手,“天狼”猶在,更將如何解釋?
上一篇:經(jīng)典《丘逢甲》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jīng)典《東城高且長》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