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里克·祈禱》中外哲理詩賞析
主啊,請隨意賞賜
一種愛,一種苦痛;
只要來自你手中,
我都感到很滿意。
你可不要用歡愉、
你也不要用痛苦
過多地向我傾注!
可是在中庸之間
存在美好的適度。
伴隨著人類的出現,以人的意識活動為主體的精神世界誕生了,從此人便在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之間求索探尋,尋求精神與物質、主觀與客觀的統一。默里克的《祈禱》詩中體現了探求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思想。
詩的第一段表現了一種“天之所欲,人必從之”的思想。詩人將人類的愛、痛苦以及人類的一切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都看作是天主的賞賜。認為天意是神圣而又至高無上的,它是人間萬物的本源與最高準則。既然如此,無論是愛的享受還是痛苦的折磨,“我都感到很滿意。”客觀世界自有其自身存在的道理與發展的規律,它的“然”與“所以然”并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天主是自然力量的神化,天意是一種不可觸、不可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力量,屬于自然的規律性的東西,人只能認識它而不能改變它。把人所感受到的一切看作是天主的賞賜,因而“感到滿意”,這是人在自然規律面前的一種理智、自覺的認識狀態,體現了人對自然規律的認可和對自然的依賴性。中國的所謂“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也是以上思想的體現。
在對自然規律認可的基礎上,詩的第二段發出了“祈禱”,說明了中庸、適度的美好和諧標準。雖然可以通過人內心對自然外物的認可達到人與物的和諧,但人的心理天平對于哀與樂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要適度。過多的歡愉及過多的痛苦都將破壞人的心理世界的平衡,結果導致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不和諧。只有中庸才是美好的,這里的中庸指的就是適度,所以詩人向上帝祈禱,歡愉和痛苦都不能太多。這種祈禱仍是對天與人、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主觀與客觀和諧統一的祈禱。
短短的九行詩中包含了宇宙和諧的思想。前四句詩是通過心理世界對物理世界一切現象的認可來達到和諧統一;后五句詩是通過維護心理世界的平衡來實現和諧統一。中庸、適度的才是和諧的,而只有宇宙和諧,萬物才能生生不息、自然界一切才處于良性循環與平衡之中。
詩中將自然規律神化,詩人對天主的祈禱表面看是反映了人在自然面前的無能為力、似乎只能消極感受,實質上,他強調萬物應當和諧,做事都要適度,乃是世界和平的思想基礎,世代人不懈追求的理想。
上一篇:《艾青·礁石》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席慕蓉·禪意》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