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姜夔·慶宮春》
姜夔
紹熙辛亥除夕,予別石湖歸吳興,雪后夜過垂虹,嘗賦詩云: “笠澤茫茫雁影微,玉峰重疊護云衣①。長橋寂寞春寒夜,只有詩人一舸歸。” 后五年冬,復與俞商卿、張平甫、铦樸翁自封禺同載,詣梁溪②。道經吳松,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錯雜漁火,朔吹凜凜,卮酒不能支③。樸翁以衾自纏,猶相與行吟,因賦此闋,蓋過旬,涂稿乃定。樸翁咎余無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④。平甫、商卿、樸翁皆工于詩,所出奇詭,予亦強追逐之。此行既歸,各得五十馀解⑤。
雙槳莼波⑥,一蓑松雨,暮愁漸滿空闊⑦。呼我盟鷗,翩翩欲下,背人還過木末⑧。那回歸去,蕩云雪、孤舟夜發。傷心重見,依約眉山,黛痕低壓⑨。采香徑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誰答⑩?垂虹西望,飄然引去,此興平生難遏。酒醒波遠,正凝想、明珰素襪(11)。如今安在?惟有闌干,伴人一霎。
【鑒賞】 這首詞作于寧宗慶元二年(1196)冬。此時作者與幾位女子同乘一舟,由石湖返回湖州,路過垂虹橋時,想起了五年前的往事,觸景生情,故而命筆。
上闋寫冬末春初之景及詞人的戀舊之情。“雙槳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漸滿空闊。呼我盟鷗,翩翩欲下,背人還過木末”。雙槳在布滿莼菜的湖面上劃動,松風細雨灑落在蓑衣上,暮靄沉沉江天寒,詞人呼喚鷗鳥,它卻不肯與人相依,反而掠過樹梢,飛向遠處。寂寥的景致襯托出詞人感傷的心境。“那回歸去,蕩云雪、孤舟夜發。傷心重見,依約眉山,黛痕低壓”。此時舟至垂虹橋東,詞人憶起五年前與小紅同過此橋的往事。五年前,作者曾依范成大在石湖居住,臨別時,范成大將歌女小紅贈給了他。二人冒著濃云密雪,乘一葉孤舟同歸湖州,途中詞人曾寫過一首 《過垂虹》 詩:“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 其愜意志滿的神態翩然紙上。而今舊地重游,眉山依舊,濃霧低垂,如美人的愁眉,而伊人卻不知在何方,這怎能不讓他黯然神傷呢?
下闋因美人之思而聯想到吳王采香徑,“采香徑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誰答”。小舟仿佛駛入寒氣襲人的采香徑了,詞人禁不住起舞高歌,可是有誰與他唱答呢?香徑中的美人今已不復存在,他所戀的女子也音信杳然。詞人在故地重歌,卻沒有美人的應和之聲了。物是人非的酸楚心情隨歌聲飄蕩在茫茫暮色中,凄清哀婉,裊裊不絕,卻得不到回應! “垂虹西望,飄然引去,此興平生難遏”。舉目西望,垂虹橋依然佇立,小船飄然而逝,可糾結在詞人心中的這份情懷卻終生難了。詞人雖如行云野鶴,超然物外,但是他的心已經飛不起來了。“酒醒波遠,正凝想、明珰素襪。如今安在?惟有闌干,伴人一霎”。酒醒之后,船已駛出很遠了,詞人仍然凝神默想著那個耳垂明珠、足穿素襪,令他心醉神迷的美麗少女,不知她如今寄居何處? 如煙往事飄過眼前卻沉入心底,而眼前只有這船上的欄桿陪他在絕望之中追憶霎那間的美夢了!
此詞感物傷情,哀怨纏綿,余音裊裊,詞人的懷舊之情如漣漪乍起,撩人心海。
上一篇:《蜀中妓·市橋柳》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蘇軾·念奴嬌》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