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張先·天仙子》
張先
時為嘉禾小倅①,以病眠,不赴府會《水調》數聲持酒聽②,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③,傷流景④,往事后期空記省⑤。
沙上并禽池上暝⑥,云破月來花弄影⑦。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⑧。
【鑒賞】 時光易逝,青春難再。人生失意,偏逢月照花影,落紅滿徑。借酒澆愁,愁何能消;酒醉易醒,愁何能醒?這首詞深刻表達了作者無奈、感傷、失意的情感意緒。
這是張先最有名的一首詞。本詞表達的是傷春、傷時之慨。但這首詞與見習的抒發癡男怨女春愁的作品不同,表述的是面對自己老而無為、韶華不再的哀嘆。詞作題目下有一小序 “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足見作者的處境與心態。年輕時張先于官場并非不得志,頗有出息。但老年的他卻晚景凄涼,故感時傷懷,作下此詞。
上闋因事生情。“持酒聽歌”本是頗為風雅的樂事。然而 《水調》 那優美的音樂并沒有給作者帶來歡愉,反倒增添了憂愁——“午醉醒來愁未醒”,不但點出了作者的心情,更寫出了這種心情的沉重程度。但這愁并非“為賦新詞強說愁”,其原因,在后面四句中以悲愴的情緒表述出來:“送春春去幾時回? 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 這里,“春去幾時回” 的設問已經包含作者深沉的痛苦: 春光不再。這 “春” 既是自然之 “春”,也是詞人生命之春。“臨晚鏡,傷流景” 與杜牧詩句 “自傷臨晚鏡,誰與惜流年” 的詩意有相似之處。這是詞人對自己垂暮之年無所作為又覺時不與我的沉痛感慨: 回首往事,老大無成; 設想未來,毫無希望。這里,“空記省” 與 “愁未醒” 相呼應,表現出愁的原因與程度。
下闋觸景傷情,融情于景。時間上,上闋由朝至暮,下闋由暮至夜。偏在自己苦悶哀愁時,傍晚卻見自然中充滿情意的美景: “沙上并禽池上暝”,暮色朦朧中,鴛鴦雙棲,更反襯出作者的孤寂、凄清。“云破月來花弄影” 句為作者自己和歷代詩評詞話家推崇和激賞。王國維在 《人間詞話》 中贊曰:“‘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 ‘鬧’ 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來花弄影’,著一 ‘弄’ 字而境界全出矣。” 此句妙在眼界開闊,動靜結合,情態畢現。天上 “云破月來”,地上 “花弄影”,一個 “破” 字,一個 “弄” 字,既寫出了動態,更寫出了情態,有擬人化手法的功效,生動感人,云、月、花均有了生命感,被恰當地人格化了。結尾四句,由戶外轉入室內。夜深人靜,作者回到室內: “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 既補敘了 “遮燈” 的原因,更為末句的悲嘆設下了伏筆: “明日落紅應滿徑”! 既傷春,又哀己,意味幽幽,令人感喟唏噓不已。
上一篇:《周邦彥·夜飛鵲》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蔣捷·女冠子》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