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陳與義·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陳與義
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憶昔午橋橋上飲①,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②。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③。
【鑒賞】 全詞通過憶洛中舊游抒發(fā)了作者的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
上闋由 “憶昔” 總領(lǐng),所憶地點是著名的午橋。作者不直接寫 “夜登” 所見,而是直敘往事,這樣便于讀者與之親歷往昔盛況。所憶場面和情景由橋上、橋下、橋邊的幾幅畫面共同組成,但坐中豪英才是畫面的重心。午橋上有唐朝宰相裴度的綠野堂,其中風(fēng)亭、水榭、涼臺錯落有致,掩映成趣,可謂人杰地靈。僅此一點,它已讓人難以忘懷,更何況年少才俊的作者曾與同輩幾位俊杰于此徹夜豪飲狂歡呢? 回想當年的情景,歷歷在目。橋下是 “長溝流月去無聲。” 皎潔的月亮在水面留下一層銀輝,脈脈的流水帶著它無聲地流向遠方,水光月影蕩漾起一片清幽明凈。正所謂 “流月無聲巧語也”(沈際飛)。橋邊枝葉扶疏,杏花正白。樹下月影斑駁,月下花影朦朧,月色與花香融為一片,午橋的清幽雅致盡由 “疏影” 淡筆出之。“杏花” 點出游宴的良辰美景是屬春夜。收尾回到畫面的重心,只以笛聲的悠揚盡寫豪俊們歡娛達旦的豪爽,以及他們固有的英姿情態(tài)、閑情雅趣。由無聲的明月到有聲的“吹笛”,出現(xiàn)了憶昔的高潮,此所謂 “吹笛天明爽語也”。
下闋不由慨嘆今日。往昔的激越豪爽更讓人覺得人生是夢。因為作者已經(jīng)歷了山河破碎的戰(zhàn)亂,顛沛流離的奔波,九死一生,所以長嘆 “此身雖在堪驚”! 所以夢回故地重游。作者個人的身世之感與時代的家國之痛相合為一。一“閑” 字既實寫滄桑身世,又暗示他心憂天下而請纓無路的幽恨。“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這一結(jié)語進一步將人生感慨與歷史的興衰更替相連接,使整首憶舊詞具有了更加深廣悲愴的蒼涼意蘊。此所謂 “漁唱三更,冷語也”。
上一篇:《陳與義·臨江仙》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史達祖·八歸》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