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民歌·那呵灘(選二首)·其五》原文與賞析
篙折當更覓,櫓折當更安。各自是官人,那得到頭還。
這首《篙折當更覓》是前曲《聞歡下?lián)P州》的對唱,是男子的回答。竹篙折了,必須另外去打新的;木镥斷了,就得要重新再安一個。我們這些船工都是給官府當差的,只能聽從差遣。差役沒有完成,哪有掉轉船頭回去和你相會的道理呢?面對癡情的女子,情郎的回答似乎顯得有些冷漠寡情。但是只要人們稍加剖析,便可以看出不是他對女子的一片癡情無動于衷,也不是他對情人變了心腸,只因為是“官人”,是差役,便注定了他們必須為皇帝老子、為官府作出犧牲,拋棄個人的溫情與幸福,于是,這句哀婉的歌辭把制造情侶生離索居的責任,指向那個專制的社會。再透過他對女子的回答,人們可以窺見他內(nèi)心深處對現(xiàn)實無奈的感嘆,對心愛人的深刻理解和無比眷戀,從而勾畫出船工那外冷而內(nèi)熱的性格。
每一時代、各個地域的民歌,為經(jīng)濟、文化、習俗等方面的條件所決定和影響,總有它自己的特色。即便是同一地域,同一曲辭中的同類詩作,由于創(chuàng)作手法、描寫角度、語言構建等相異,也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和情致。我們不妨把另一首描寫江邊送行的《石城樂》與《那呵灘》作一對比,感覺可能會更深刻一些。“布帆百余幅,環(huán)環(huán)在江津。執(zhí)手雙淚落,何時見歡還。”詩歌也是以一個女子的口吻,抒寫她與情人分別時的情景和內(nèi)心衷曲,描寫得比較細膩婉約,情意纏綿。人們仿佛看到一對戀人分手時的情態(tài)和女子目送帆影消失久久佇望不忍離去的動人場景。這首詩歌采用敘述性的語言結構,使得整個詩情有連續(xù)性、綿延感。然而《那呵灘》采取的是對唱的形式,通過人物的語言反映他們細微的心理變化,一問一答,一揚一抑之間,表現(xiàn)出女子天真活潑、大膽熱烈的性格和鮮明生動的形象,以及男子凝重深沉的情感。問答式的語言結構,使詩情呈現(xiàn)出跳躍式、流動感。雖然中間沒有那些敘述性的描寫,但我們可以通過詩歌語象上的空白,以《石城樂》中那些動人的畫面(物象),去想象、去勾勒、去彌補。正因為 《那呵灘》省去了許多的摹寫抒情的筆墨,才使它更有令人回味的余地和無限遐想的藝術空間。
樸素真摯是民歌的顯著特色。詩中既沒用比興,也沒有鋪敘,人物的一唱一答、一嗔一嘆也都是那樣自然質樸明白如話,使人們?nèi)缏勂渎暎缫娖涿妗S绕涫桥幽窃苟薜脑{咒之辭,雖顯得幼稚,卻不能不令人動容,而其中蘊涵的情愫卻極為真實、極為真誠、極為真摯。可謂熱烈浪漫不顯輕佻,率直真情不失本色。
上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襄陽樂(選四首)·其五》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魏晉南北朝民歌·懊儂歌(選五首)·其六》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