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注釋|賞析
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②。錦帽貂裘③,千騎卷平岡④。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⑤。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⑥?會挽雕弓如滿月⑦,西北望,射天狼⑧。
·注 釋
①密州:今山東諸城。
②黃:指黃狗。蒼:指蒼鷹。狗和鷹,古時打獵時用以追捕獵物。
③錦帽貂裘:錦緞帽和貂鼠裘。
④平岡:平坦的山岡。
⑤孫郎:即孫權。《三國志》載:孫權曾親自騎馬射虎示勇。這里作者借以自喻。
⑥“持節”兩句:西漢云中郡太守魏尚守邊有方,因細故被罰;削職后,漢文帝遣馮唐持節赦魏尚,復以為云中守。作者這里以善守邊疆的魏尚自許,希望得到朝廷的信任。節:以竹為之,古代使節所持,以為憑證。
⑦會:會當,將要。雕弓:背上刻有花紋的弓。
⑧天狼:星名,一稱犬星,舊說以為主侵掠。這里比喻侵犯北宋的遼和西夏統治者。
·導讀入境
蘇軾這首詞寫于宋神宗熙寧八年(1075)冬天。 當時他四十歲,在密州任知州(相當于太守)。這年冬天他曾與同官會獵于鐵鉤。此舉觸發了他長久蓄積于胸的憂國之心、報國之志,于是寫下了這首詞。
我興高采烈,滿懷激情:我今天姑且發一發小伙子那種狂勁!我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架著蒼鷹。隨行的武士們個個戴著錦緞帽,穿著貂鼠裘,威風凜凜,浩浩蕩蕩、如同一陣疾風暴雨卷過平坦的山岡。密州百姓,傾城而出,欲一睹太守馳騁獵場的雄姿風采。為了答謝民眾盛意,我要象孫權那樣親自射殺猛虎給大家看看了!
人助興,酒助威,我剛剛喝足了酒,胸襟更加開擴,舒張。就算我的鬢邊增添了幾根白發,又有什么妨礙呢? 朝廷什么時候能派使者來,讓我像魏尚那樣,獲得重用,效力疆場呢? 到那時我將會拉開強弓,看準西北方的敵人,狠狠地射出那仇恨的利箭。
·賞 析
這是一首名為記出獵,實為抒胸臆的壯詞。表現作者馳騁疆場、殺敵立功的豪情壯志。這樣的主題在唐詩中不乏其例,但在北宋詞中卻較少見。
這首詞,作者致力于自我形象的塑造。詞的上片,以敘為主,描寫出獵的場面。“老夫聊發少年狂”是全詞的總領。一個“狂”字表達了作者豪壯之情,為全詞確定了豪壯的基調。寫鷹犬,寫隨從,寫出獵的聲勢、場面,都是圍繞“老夫”的“狂”來寫的。經過這些側襯鋪墊之后,到“親射虎,看孫郎”時主人公的威武形象及其豪情壯志已經躍然紙上了。
下片以議為主。借出獵直抒胸臆,自我形象更加豐滿。一句直陳一句反詰,表達了自己不服老的壯志及殺敵報國的強烈愿望。最后以一個勇御外敵的形象特寫很好地完成了愛國志士自我形象的塑造。
全詞意氣昂揚,音節激越,用典貼切,三個典故運用自如,與全詞渾然一體。
·思考題
這首詞是怎樣運用描寫圍獵場面和氣氛以及直抒胸臆的方法來表達作者的豪情壯志的?
上一篇:李賀《李憑箜篌引》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蘇軾《定風波》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