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善《〔雙調(diào)〕水仙子·譏時》原文|注釋|賞析
張鳴善
鋪眉苫眼早三公①,裸袖揎拳享萬鐘②,胡言亂語成時用:大綱來都是哄③。說英雄誰是英雄? 五眼雞鳳鳴岐山④,兩頭蛇南陽臥龍⑤,三腳貓渭水非熊⑥。
·注 釋
①三公:指司徒、司馬、司空,這里泛指高官。
②萬鐘:指優(yōu)厚的俸祿。
③大綱來:猶言總之。哄:胡鬧意。
④五眼雞:指好斗的公雞,又作烏眼雞、忤眼雞。鳳鳴岐山:傳說周文王反商時,曾有鳳鳴于岐山,視為祥瑞。
⑤兩頭蛇:頭部歧生的蛇,相傳有劇毒。南陽臥龍:指諸葛亮。
⑥三腳貓:俗指只會敗事的人。渭水非熊:指姜子牙。
·導(dǎo)讀入境
元代是蒙古人建立的朝代,分種族,講門第。只要出身豪門,不學(xué)無術(shù)者也可做高官。張鳴善的這首《譏時》針對這種社會現(xiàn)象,揭開了那些達(dá)官貴人的真面目。
擠眉弄眼裝腔作勢的都做了高官,舉起拳頭借以嚇人的享受著厚祿,胡言亂語顛倒黑白的時下特別吃香。總之,你們只會瞎胡鬧! 自稱英雄誰又是真正的英雄呢? 你們表面上好像是清高脫俗的鳴鳳,本質(zhì)上卻是瞪著好斗的雞眼、吼著“我吃你”的五眼雞;表面上好像是為國為民鞠躬盡瘁的諸葛臥龍,本質(zhì)上卻是一條毒害人的兩頭蛇;表面上好像輔佐君王的能相姜子牙,實際上卻是什么也不能、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三腳貓。
·賞 析
這是元末一首膾炙人口的譏時之作。作者用漫畫式的筆調(diào)對元代統(tǒng)治者的腐朽、官場的齷齪,給予了辛辣的諷刺、無情的鞭撻。
朱熹說:賦者鋪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此曲鋪陳飽滿,充分發(fā)揮了元曲善用“賦”的特長。全曲共八句,卻有六句是排比對偶句,窮形盡相地揭露了那些大人先生們不學(xué)無術(shù)、假充高明的丑陋嘴臉。“說英雄”句上下勾連,使全曲渾然一體,完成了反面藝術(shù)群體的勾勒。使人清晰地透視到那個時代的種種黑暗。
此曲形式上除了鋪陳排比以加強揭露的力度外,在句式構(gòu)成上也采取了俗雅搭配的方法。故意將兩種截然相反的事物擺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對照。看似悖乎常情,卻恰到好處地烘托了時弊的不合常理。正是這種結(jié)合,使內(nèi)容和形式相得益彰,達(dá)到了完美的統(tǒng)一。
·思考題
如何理解此曲中間二句和后三句的關(guān)系。
上一篇:《詩經(jīng)》《鴇羽》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無名氏《〔正宮〕醉太平·譏貪小利者》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