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櫓
銀河漾漾月暉暉,樓礙星邊織女機。
橫玉叫云天似水,滿空霜逐一聲飛。
崔櫓(一作魯)的《華清宮四首》是歷來被人稱賞的杰構。如胡仔《苕溪漁隱叢話》云:“崔櫓《華清宮》詩,語意既精,用事亦隱而顯也。”楊慎《升庵詩話》云:“崔櫓《華清宮四首》,每各精練奇麗,遠出李義山、杜牧之上。”
《全唐詩》將第一首題作《聞笛》,其他三首題作《華清宮三首》,此依《萬首唐人絕句》。
這首詩既為《華清宮四首》其一,又題作《聞笛》,自然寫的是作者聽華清宮中人吹笛,而且與唐玄宗、楊貴妃的故事有關。唐玄宗不僅會吹笛,而且能制作笛曲。《太真外傳》云:“太真妃(指楊貴妃)持頗梨七寶杯,酌西涼州蒲桃酒,笑領歌辭意甚厚。上(指唐玄宗)因調玉笛以倚曲。”唐南卓《羯鼓錄》云:“上(指唐玄宗)洞曉音律,由之天縱,凡是絲管,必造其妙。若制作諸曲,隨意即成。不立章度,取適短長,應指散聲,皆中點拍。至于清濁變轉,律呂呼召,君臣事物,迭相制使,雖古之夔、曠,不能過也。尤愛羯鼓、玉笛,常云八音之領袖,諸樂不可為比。”
首二句“銀河漾漾月暉暉,樓礙星邊織女機”,上句寫星月映輝,下句寫華清宮高遮云天。字面上看似寫景,實則是暗寫唐玄宗與楊貴妃“七月七日”晚上定情之事。這里的“樓”當指華清宮,實指長生殿。“織女機”三字引出唐玄宗、楊貴妃事,既十分自然,又頗為含蓄。唐陳鴻《長恨歌傳》云:“玉妃(指楊貴妃)茫然退立,若有所思。徐而言之曰:‘昔天寶十載,侍輦避暑驪山宮。秋七月,牽牛織女相見之夕,秦人風俗,是夜張錦繡,陳飲食,樹瓜華,焚香于庭,號為乞巧。宮掖間尤尚之。夜始半,休侍衛于東西廂,獨侍上(指唐玄宗)。上憑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為夫婦。言畢,執手各嗚咽。此獨君王知之耳!’”白居易《長恨歌》云:“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這兩句為下文作好鋪墊,引出笛聲。
三、四句“橫玉叫云天似水,滿空霜逐一聲飛”,寫作者聞華清宮中人吹笛。“橫玉”,指橫吹的玉笛。“叫云”,形容笛聲嘹亮響徹云天。“天似水”,與上“銀河漾漾”相應。“滿空霜”與上“月暉暉”相應,形容月光如霜。這兩句用高度夸張的手法,寫笛聲極為嘹亮動聽,以致使似水一般的碧空和銀河一樣水波蕩漾,使夜宇之間的月光都追逐著這一聲響笛滿空飛舞。但詩意絕不僅此而已,應該再深入一層,問它一個為什么。聯系上二句可知,這激越的笛聲正是由唐玄宗與楊貴妃之事所引發。唐玄宗本是一個開創了“開元盛世”的圣君明主,但自從寵幸楊貴妃之后,便終日沉溺于歌舞聲色之中。陳鴻《長恨歌傳》云:“開元中,泰階平,四海無事。玄宗在位歲久,倦于旰食宵衣,政無小大,始委于右丞相。深居游宴,以聲色自娛。”終于釀成安史之亂,落得個唐玄宗倉皇幸蜀、楊貴妃馬嵬賜死的悲慘結局。而今雖然唐玄宗與楊貴妃都巳死去多年,但時當七月七日之夕,華清宮中吹笛的人只要一想起唐玄宗與楊貴妃于此夕定情之事,便不能不激情慷慨。所以,這“橫玉叫云”的笛聲,乃是吹笛之人對唐玄宗、楊貴妃之事的無比感慨傷感的表現,自然也是作者聞笛的感受。
《詩人玉屑》引《金陵語錄》云:“圣俞嘗語余曰:詩家雖率意,而造語亦難;若意新語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為善也。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然后為至。”這首詩,出語清新,富于創造性。尤其是后二句,將難以描摹的笛聲藝術而又含蓄地表現出來,且巧妙地寓意于聲,寓情于景,饒富景在眼前、意在言外之致。
上一篇:溫庭筠《楊柳枝八首(其八)》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孟浩然《春曉》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