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紳·答章孝標》中外哲理詩賞析
假金方用真金鍍, 若是真金不鍍金。
十載長安得一第, 何須空腹用高心。
《答章孝標》是李紳贈答中唐詩人章孝標的一首七絕。李紳鎮守淮南時,春日遇雪,因章孝標頗有詩名,就請他賦詩,章孝標揮筆而就,李紳非常欣賞,把他推薦給朝中主持考試的人,章孝標得中元和十四年(819)進士,授校書郎。章孝標是浙江桐廬人,及第后從長安南歸時,先行寄給在揚州的李紳一首詩:“及第全勝十改官,金鞍鍍了出長安。馬頭漸入揚州郭,為報時人洗眼看?!痹娭辛髀冻稣滦酥羞M士后得意自矜、夸耀于人的心理。李紳看到章的寄詩后,“亟以一絕箴之”,寫下了這首《答章孝標》,以前輩和朋友的身份口吻,來規勸他。
因為章孝標的寄詩中有“金鞍鍍了出長安”句,意思是說,今日自己得中進士,身價倍增,很有光彩,就像普通馬鞍鍍了金,和往日大不相同。李紳答詩頭兩句即針對這一點說:“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用比喻的方式指出:一個人果有真才實學,不需要靠外在的名位去文飾,就像假金才鍍金,真金不需要鍍金一樣。中進士對一個人來說,只是給他增添了一份外在的榮耀,其實并不能對他這個人的品德、學問有所損益。一個人的品德才學俱佳,即使沒有外在的虛飾,仍無損其美質;一個人的品德才學如果有所欠缺,即使通體流光溢彩,對其質地仍然無補。后兩句“十載長安得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則是提醒章孝標不要忘記成進士的艱難,困守長安多年,才好不容易考中,而中進士只是一個人政治生涯的開始,今后在仕途上有無進展,正難預料,一切都還在未定之天,所以千萬不要慌著去做“十改官”的暢想曲,而想入非非,得意忘形,就像一個眼下連普通飯菜都吃不飽的人,空著肚皮卻去侈談美巽佳肴、山珍海味。這二句詩當是由國子助教卑職起家、曾入相出將、在宦海中沉浮多年的李紳,作為過來人的甘苦經驗之談。“十載長安得一第”中的“十載”,是多年的意思,章孝標《初及第酬孟元翊見贈》云:“六年衣破帝城塵,一日天池水脫鱗”,可知孝標是在長安過了六年破衣塵顏的困頓歲月后得中進士的。
從哲理的角度來看這首詩, “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兩句,觸及了外觀與內涵、表象與本質的關系問題。外觀誘人的東西往往是假貨,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和歷史上,都不乏其例。器小易盈,物假方飾。真,不需要文飾;真,就是表里如一。不論人或事物,其性質和價值都是由內在的質的規定性所決定的,外觀、表象與本質并沒有必然的聯系,更不能等同或改變本質。
上一篇:《吳晟·稻草》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夏元鼎·絕句》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