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
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
天寶十載(751)四月,西北地區的石國太子引大食襲擊唐軍,唐政府調河西節度使高仙芝為安西都護府節度使帶兵還擊。作者當時在武威(今甘肅武威市),這首詩即為送劉判官(名單)赴安西軍前而作。磧西,安西節度使亦稱磧西節度使。行軍,等于說行營。
“火山五月行人少”,敘寫出行時間和征途環境。火山,又叫火焰山,其地山石皆赤,氣候酷熱,故有是稱。作者在《火山云歌送別》中曾說這里“火云滿山凝未開,鳥飛千里不敢來。”如今又正是夏歷五月,“行人少”當非夸張。在這樣的背景上,第二句立即推出劉判官的形象:“看君馬去疾如鳥”。用“鳥”比喻劉判官策馬疾進,等于以飛喻馳。這個比喻新鮮、生動、準確,聯系上引“鳥飛千里不敢來”,更見劉判官一往無前的報國精神。當然,讀者如果通過劉判官的形象聯想到盛唐時期的時代精神,聯想到天寶年間唐軍的強大氣勢和整飭軍容,聯想到正義之師將無險不可越、無堅不可摧,我以為都不是沒有道理的。
如果說此詩前兩句對環境與主人公的描寫只是點到為止的話,那么后兩句更是含而不露了。“都護行營太白西”,表面上不過只寫行營位置,可是太白(即金星)既是西方之星,又被古人認為是軍旅吉兆,因此,這一句的背后還暗含著唐軍不久便可深入極西,擊退敵人,收復失地等諸多內容。末句“角聲一動胡天曉”也似乎只在狀景,其實,悲壯蒼涼的角聲里,一方面訴說著劉判官及唐軍官兵的綿綿鄉思,一方面又飽含著氣懾強胡的力量。至于“胡天曉”,則雙關著天亮及勝利兩重含義。作為一首絕句,這首詩表面上單純平淡,骨子里卻有著耐人回味的不盡之意,這是十分可貴的。
還得一提的是,寫這首詩時劉判官并未啟程,詩中的內容全是作者的想象。想象是創作的重要條件。黑格爾說:“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美學》第1卷)。作者身在送行席前,但頭腦中一忽兒出現了劉判官穿越火山的神武場面,一忽兒又幻化成蒼涼雄爽的拂曉軍營……通過這些想象,詩人寄托了他對劉判官的真誠敬仰和祝福。這樣寫,形象、生動,不落俗套,比抽象地訴說離情、互道勉勵要高明得多。
唐人近體詩,一般都用平聲韻腳,此詩卻用仄聲。仄聲字,讀音急促、清亮,這為刻畫劉判官迅疾行軍的英武形象和構成詩篇高亢健爽的格調,也起了不小的積極作用。
上一篇:岑參《過磧》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張繼《楓橋夜泊》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