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瑛
三江之水太湖東,激浪輕舟疾若風。
白鳥群飛煙樹末,青山都在雪花中。
垂虹橋,在今江蘇省吳江縣東吳江之上,本名利往橋,因橋上有垂虹亭,故名。《吳郡圖經續志》載:“吳江利往橋,慶歷八年縣尉王廷堅所建也。”“前臨具區(即太湖),橫絕松陵(即吳江)。河光海氣,蕩漾一色。乃三吳之絕景也。”“橋有亭曰‘垂虹’。”
據詩題看來,這首詩便是作者泊舟這著名的垂虹橋畔,隨口吟誦而成的。詩中描繪了他縱目所見之壯麗河山。
作者泊舟垂虹橋邊,落筆即從橋下之水寫起。“三江之水太湖東”,是說吳江作為眾多水道之一,正處于匯積眾水的太湖之東。“三江”,具體何指,古來說法不一。我認為不如理解為泛指眾多水道為好。句中之“三江”,其實是指作為眾水之一的吳江。太湖吞吐諸水,而吳江恰在其東;河湖相通,水勢必然洶涌。因此,這首一句,不僅準確地點明了垂虹橋的具體位置,同時也暗示出橋下之吳江水勢洶涌,為下文暗設鋪墊。
“激浪輕舟疾若風”,是寫水上之行舟。由于前句已暗示出湖河相通,水勢洶涌之意,這“激浪”二字便不突然。更何況下兩句中又有“煙樹”、“青山”等語,其時顯系秋季,“激浪”就更是自然中的事情了。“激浪”與“輕舟”相襯,本已寫出秋風、大浪中輕舟飛駛之狀,更以“疾若風”形容之,愈顯出舟行之速。這一句,逼真如畫地描繪出激浪之上白帆掠過的壯麗景象,真令人賞心悅目。
第三、四句,則轉寫陸上。“白鳥群飛煙樹末”,顯然是一幅黃昏群鳥歸宿圖。“白鳥”,指白羽之鳥,如鶴、鷺之類。“樹末”,即樹梢。作者泊舟,時近黃昏,此時鳥亦歸林。所以作者看到的是:濃密的樹林,如煙似霧;成群的白鳥,在綠樹梢頭盤旋飛繞。“青山都在雪花中”,是更加渲染,寫作者對群鳥歸林的奇特印象。在作者看來,那一群群繞林而飛的白鳥,頗似那漫天飄舞的雪花,它們將整個青山都籠罩了。這一聯想,頗為奇妙。雖近于夸張,卻不乏真意。水鄉山青自不必說,水鄉鳥多且白也是自然中事,妙的是作者竟將白鳥比作雪花,且說整個青山都在雪花之中,真夠創新出奇的了。
此詩雖曰“口占”,卻于隨口吟誦中頗見匠心。且不說上兩句寫水,下兩句寫水,結構井然。就是那末一句奇特之聯想,奇思獨發,也夠傳誦千古的了。
上一篇:楊維楨《雨后云林圖》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錢謙益《眾香庵贈自休長老》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