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舜欽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題目是“夏意”,實寫夏日晝寢醒后的閑適之情,筆致輕靈,情韻悠然,使人于夏日當午的炎熱之外有置身于別一幽靜清爽世界的感覺。
詩寫晝寢,但這是在第四句言及“夢覺”時才豁然點破的。全詩的妙處全在于從人的感覺寫來:首句“別院深深夏席清”,先交待晝寢之場所乃在于“別院”(正院旁側之小院);“別院”之下加一“深深”的形容,更顯出此地之幽深靜謐,布伏下一層的心理氛圍。次言“夏席清”,一以點明時令是在夏日,二以竹席之清涼感(這是觸覺)側面襯托出詩人臥竹席以消暑熱之清閑自適。而這個“深深”與“清”的感覺,又是與下句的“石榴開遍透簾明”相互映照和對比始越發顯示出來的。韓愈《榴花》詩有云:“五月榴花照眼明。”石榴花開,表示著初夏的來臨,它給人的印象本是一片火紅的顏色與強烈的“熱感”。但作者在這里卻巧妙地放置了一層“濾色布”(簾櫳),因而顯得簾內簾外“內外有別”:簾外是一片鮮妍如火的紅色,而簾內不言而喻就是一派深幽涼爽的“清意”。至此,人們便很自然地獲得一種“對比感”,越覺簾外榴花之熱感與簾內竹席之清涼;兩相映照,就充分寫出了詩人于炎熱環境中獨得清幽之晝寢的愜意感。第三句接寫視覺:“樹蔭滿地日當午”,時當正午,抬頭所見正是一派炎熱的大日頭;而低頭一看,則榴樹底下,又是一片扶疏的濃蔭。這仍然用的是對比手法,一方面寫足了“夏意”,另一方面又寫出了夏日于別院晝寢的涼爽,形成了“大環境”(夏日正午)與“小環境”(樹蔭之旁、簾櫳之內)的涼熱對照,使人頓生“滌苛解煩”之感。第四句則最終挑破“晝寢”:“夢覺流鶯時一聲”,于午夢醒來之際,時聞一二聲流鶯的婉囀啼聲,則其晝寢之幽靜感以及晝寢之閑適自得感,就不勞明言而油然寫足焉。此種寫法,謂之“反襯”。全詩短短四句,全從感覺入手(觸覺、視覺、聽覺),寫出了夏日的炎熱與晝寢的涼爽,深切而貼切地寫出了詩人那種閑適悠遠的士大夫逸趣。這就難怪黃庭堅特別喜愛它,把它與作者的另一首詩(《淮中晚泊犢頭》)反復地書寫之(據《王直方詩話》)。
上一篇:歐陽修《畫眉鳥》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文同《蓼嶼》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