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肩吾
愁見橋邊荇葉新,蘭舟枕水楫生塵。
從來不是無蓮采,十頃蓮塘賣與人。
詩歌中寫水鄉澤國采蓮的歌曲從漢樂府《江南》“江南可采蓮”以來,六朝、唐代都頗不少見,而且在內容上有了顯著的突破:不只是歌唱人們勞作時活潑愉快的生活,小小的蓮塘還往往成為青年男女歡會的“世外桃源”:“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王昌齡《采蓮曲二首》其一);“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李白《越女詞五首》其三);“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白居易《采蓮曲》)。施肩吾這首詩一反常情,從舊題中別生新意,奏出的不再是輕柔的情歌了。
題目曰“怨”,破題即說“愁”。這荇葉像觸媒般的,一見便引起了感情的波瀾。荇,即荇菜,浮生水面,葉紫色赤,夏日開花。《詩·周南·關雎》:“參差荇菜,左右流之。”“荇葉新”謂此刻已臨近采蓮之時。次句對“愁”作出解釋:“蘭舟枕水楫生塵”。船既未出行,船槳也早也布滿灰塵。可見棄而不用已很久了!蘭舟,即木蘭舟,用木蘭樹木材造的船。舊題南朝·梁·任昉《述異記》:“木蘭洲在潯陽江中,多木蘭樹。……七里洲中,有魯班刻木蘭為舟,舟至今在洲。詩家云木蘭舟,出于此。”后常用為船的美稱,并非實指木蘭木所制。如柳宗元《酬曹侍御過象縣見寄》:“破額山前碧玉流,騷人遙駐木蘭舟。”
三四句快人快語,直述緣由:“從來不是無蓮采,十頃蓮塘賣與人。”今年仍和往年一樣有蓮可采,只是蓮塘已非己有了。百畝為一頃,這里言“十頃”是夸張寫法。其意在用“從來不是”與“十頃蓮塘”相映襯,這樣更突現出“賣與人”后的“愁”的“怨”的痛苦深沉。
這首詩語意平常淺露,結構平鋪直敘,而貴在向來是表現歡快熱鬧,兒女柔情的蓮塘,一變為表現民生疾苦的“怨”詩,可謂舊曲翻新耳!范成大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有一首是:“采菱辛苦廢犁鋤,血質流丹鬼質枯。無力買田聊種水,近來湖面亦收租。”境況相似,種田難,種水又何嘗不難!不過“收租”總比“賣與人”略好一點吧。在汪洋浩瀚的詩海中,關心民瘼之作,真是太少了。
上一篇:施肩吾《望夫詞》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李涉《邠州詞獻高尚書三首(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